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推动“三项”制度落实落地  确保教师评价创新创效 济南市:开学心理第一课育心又育人 青岛西海岸新区 智慧赋能让教育管理更“智慧” 图片新闻 郓城县营养午餐提质增效  学生尽享美好“食”光 学生上学再不用舍近求远 山东教育报拟通过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高密市柴沟镇“强镇筑基”赋能乡村教育振兴

学生上学再不用舍近求远

□ 李元军

新春伊始,高密市柴沟镇朱公村村民王爱秀把孩子从城区转回镇中心小学。“真没想到,如今咱们学校的条件这么好!孩子上学再也不用舍近求远,可以安心地留在这里。”王爱秀算了一笔账,在县城租房陪读,不算生活费,光租金一年就要支出1万多元,还要占用1个劳动力。

2022年1月,山东省启动第二批教育“强镇筑基”试点,柴沟镇上榜。短短两年时间,该镇从生源流失到吸引120余名学生从城区回流就读,在高密市重点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中跃居第三位。

资源整合增活力

故事从一次调研说起。2022年秋,刚担任柴沟镇中心校校长的徐连伟,来到高密最南端的梁尹小学。他虽然对这所只有23名学生的学校早有了解,但看到的景象依然出乎他的意料。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三五名学生,无论教师怎么启发,学生都无精打采,有的甚至打起了瞌睡。于是,徐连伟和校门口的家长攀谈起来,征求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家长有的支持撤并,觉得中心学校办学条件更好;有的心存顾虑,担心离村远,接送、吃午餐都不方便。

徐连伟分析,全镇共有小学7所,除中心小学和原乡镇驻地小学外,像梁尹小学这样的小规模学校有5所。学校布局分散,办学资源不集中,教师队伍活力不足,教学质量下降。这显然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相悖。

为学生建好学校,让他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柴沟镇在教育上舍得投入。近年来,该镇先后投资1.24亿元,新建柴沟小学和柴沟中学,提供优质学位2000多个。镇区学校“吃不饱”,村级小学闲置;学校要整合,家长有担心,怎么办?

群众的“问题清单”就是政府的“任务清单”。他们立即行动起来,组织镇村干部、教师深入学生家中,摸民情、解民忧,承诺所有家庭困难情况由政府兜底解决。全镇增加配备校车3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家校直达。为两所中心小学统一配餐,购置折叠床250余张,满足学生的午餐、午休需求。

2023年新春伊始,5所小规模学校顺利撤并,之后又接续完成了5所小规模幼儿园的撤并工作。

“整个过渡非常平稳,老百姓给教育优质均衡投了信任票。”徐连伟深有感触地说。

小规模学校实现向镇驻地和中心社区集中,教育资源得到高效配置。2023年,柴沟镇投入280万元,实现全镇中小学触控一体机全覆盖、计算机升级换代,对柴沟中学操场进行改造提升,改善学生食宿条件。“今年,政府重点支持学校数字化改造,建设智慧校园,努力打造宜居宜学和美小镇。”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培养坚定的“麦田守望者”

如何让乡村教师稳得住、教得好?学校撤并,不仅仅是一道数学题。

“学校撤并给我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培训多了,学习的机会多了,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多了。”“ 90后”教师白丽敏曾为冷清的校园、一个班级只有三五名学生而苦恼,“那时候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也不是没想过调动的事。”进入新校后,得益于“青蓝工程”,白丽敏第一年就收获满满:上公开课5节,获得全市“青年教师好课堂”大赛一等奖、“大单元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课二等奖。“未来,我将继续潜心教学、勤于探索,做一名坚定的‘麦田守望者’。”白丽敏信心满满地说。

而在土庄小学,新教师的加入催生了一个卓越团队。这个团队跨校组建,专注英语自然拼读和分级阅读研究,9次赴北京等地学习,12次分享心得,6名教师在高密市级以上大赛中获奖。开发小学生口语训练营课程,让这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学声名鹊起,英语口语抽测成绩跃居全市前列。

该镇举办了校长论坛、青年教师读书联盟、联片研修等培训,组建了10支“学科核心研究团队”,带头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此外,建成名师工作室6个,培育学科骨干教师30多名。教师专业提升的内生动力被唤醒,近两年,全镇53名教师获高密市级以上荣誉。

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

“现在,我们的教室更新了,多媒体设备更丰富了,老师更年轻了。”学生的感受,真切又朴实。

伴随着周三下午第二节下课铃声,柴沟小学的校园就热闹了起来,武术社团生龙活虎、茂腔社团曲声悠扬、排球社团英姿飒爽、棋类社团气定神闲。14个社团为学生搭建起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

金秋时节,土庄小学的葫芦园里,65个“葫芦娃”是学生最亲切的伙伴。学校将种田能手请进校园,成立“小小种子研究所”,开发了“葫芦烙画”、“花样年华”花生课等6门耕读课程。从体验稼穑之艰辛到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学生感受生活之真、体验劳动之趣、立下爱农兴农之志。在这里,田地就是教室,乡村就是课堂,农民就是教师。

以每名学生的成长为中心,柴沟中心校接续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学习品质提升年”等活动,创建“嘉木教育”品牌,努力办好朴素、幸福而有根的乡村教育,为更多乡村孩子插上“逐梦之翼”。两年来,全镇360余名学生在省、市比赛中获奖。

更多“农民力量”也加入进来,乡村企业家、科技“新农人”组成助学联盟,每年捐资50多万元资优助困,重教兴学在该镇蔚然成风。

“以高质量教育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我们要让每个乡村孩子从小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音,厚植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徐连伟说。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