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33年,义务修车1.7万余辆
济南大学有支义务修车“学生军”
“爷爷,车修好了。您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吗?”在济南大学八食堂广场上,一个小伙子问一名退休老教授。“小伙子热心又细心,修车技术也好!”老教授满心欢喜地答道。
老教授口中的“小伙子”是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义务修车服务队的队员。修车队成立于1991年,队员们都是学院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秉持“为同学服务、奉献社会”的理念,以义务修车活动为主体,其他非常规活动为辅助,利用课余时间为校园师生及周边社区居民免费提供自行车和电动车维修服务,服务范围涵盖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故障诊断、零部件更换、常规保养等方面,为校园师生和社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立33年来,修车队累计修车1.7万余辆,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500个小时。
曾经有人问:“修车队的同学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他人服务,又累又没有报酬,做这个有什么意义呢?”一名队员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看到车主们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看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我们也很开心。这也许就是‘值得’的意义。”在学生们眼中,修车队是一个团结友爱、为人着想的团体。
扳手、锉刀、螺丝钉……汗水浸湿手中的工具,爱心洒满校园。无论春夏秋冬,他们总是准时到达校园和社区各处,一丝不苟地修理每一辆车子。“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修车队积极传承雷锋精神,当周围人有困难时,他们总是热心助人,让大家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修车队志愿服务时间长、范围广、人数多。面对师生的电动车维修需求量增大,修车队不断发展进步,于2020年下半年开展电动车修理服务,并组织相应的修车培训工作,为日后义务修车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冬天,因疫情防控而封校。为避免聚集,防止新冠病毒传播,修车队把常规修车活动改为上门修车。修车队队员事先与需要修车的同学通过QQ沟通,约定好地方,实现“零接触”服务。修车队成员在完成当天课程后,不辞辛苦,顶着凛冽的寒风,拿起工具箱,第一时间赶往各个宿舍楼下为需要帮助的同学修车,在室外与车主无接触交接;同时,做好防护措施,全程佩戴口罩,在事前事后喷洒酒精消毒,防止病毒传播。队员们密切合作,“你修车,他照明”,分工明确。在宿舍楼内等待的同学看着灯光下修车队忙碌的身影,虽是寒冬,却感到格外温暖。疫情无情人有情。修车队一直以最热情的态度、最认真的方式服务师生,将小我融入疫情防控中,彰显了“00后”学生的责任担当。
“小刘同学,你方便到我家来一趟吗?帮我给小女儿组装一辆自行车。”接完电话,小刘就从宿舍出发了。打来电话的是张一平——学院长期接力帮扶的一名小脑瘫痪患者。她为女儿网购了一辆自行车,因行动不便没法组装自行车,就想到了学院的修车队。修车队队员们头顶着烈日,不顾40多度的高温,骑车一个小时赶到张一平家中。拆盒、组装、调试刹车松紧,干得有条不紊,最后,又悉心调整了适合小女孩的座椅高度。张一平的女儿在修车队队员的帮助下,很快就学会了骑车。看着女儿骑了一圈又一圈,张一平高兴地握着志愿者的手,向他们连连表示感谢,一个劲儿地夸:“还是机械工程学院这些修车的学生好!”
33年来,学院义务修车服务队培养、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现在山东大学读研一的颜若彬在大学期间曾任修车队队长,他谈道:“在修车队的那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人生历练。在修车队的工作中,我每天都面临着各种挑战。从修理故障车辆到排查机械问题,每个任务都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努力,而且每次的修车任务都不轻松,都是又脏又累的活儿。然而,正是这些又脏又累的修车工作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劳动实践能力,并且让我逐渐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如果没有修车队的经历,就不会有今日考研上岸的我。修车队的工作也让我接触到了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极大地激发了我对知识的好奇心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接着,他拿出了珍藏已久的修车钳向我们展示,说:“这是我之前修车时最常用的工具。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发扬在修车队培养的毅力和志愿精神,不断追求卓越。我相信,这段经历将会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伴随我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从1991年到2024年,修车队的队员更新交替了一批又一批,认真负责、踏实勤奋的志愿服务精神和修车队传统被一年又一年地传承。如今,修车队已经走过了33年的漫长道路,培养教育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劳动与实践能力,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养与科研兴趣,鼓舞着学生们学好专业知识,争做服务大众、乐于奉献的新时代大学生,更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广大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