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创新构建“五位一体”教育评价体系  引领全市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用行动展现担当和梦想 龙口市:“加减乘除”绘就教育民生答卷 图片新闻 泗水县:强化基层党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孩子们很喜欢听我讲的故事”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

创新构建“五位一体”教育评价体系 引领全市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 潍坊市教育局

近年来,潍坊市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具体安排,把评价改革作为引领教育发展方向的重要抓手,发挥优势、系统发力,创新党政、学校、学生、教师、社会“五位一体”评价机制,构建起具有潍坊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全市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潍坊市入选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探索创新的改革经验先后入选全国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全国十大“双减”典型案例和全省首批教育教学典型案例,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简报等刊发专题推介。

一、创新党政评价机制,保持教育优先发展定力。引导党委、政府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营造良好教育生态。一是聚焦方向引领。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出台《潍坊市新时代教育治理评价关键要素模型》,构建起区域教育治理、党政履行教育发展职责、学校立德树人、教师教书育人、学生“五育并举”的“1+4”评价体系,引导党委、政府树立正确政绩观,为评价改革落地营造良好环境。二是聚焦党政履职。市委、市政府出台《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发展教育职责清单》,明确5个方面25项清单职责,将“双减”落实情况、中小学“五项管理”等纳入市对县级政府教育履职评价。三是聚焦高质量发展。市政府每年推出一批教育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主抓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教师待遇保障等事项;市对县重点考核教育改革实效和群众满意率,创新每个月通报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调研决策教育和难题破解情况,争当“教育书记”“教育县长”蔚然成风。

二、创新学校评价机制,充分激发办学生机活力。坚持“管得越少、办得越好”,加快推进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创新构建“基础规范+创新发展+满意度”的学校评价体系。一是变革办学水平评价。创新出台《潍坊市县(市、区)办学水平评价实施方案》,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4个学段具体评价办法,3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每年评价1000所学校(幼儿园),让学校办学方向更明确。二是规范办学行为评价。印发《潍坊市普通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细则》19条,制定手机、作业、教学用书管理等3个评价文件,引入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评价,让学校办学行为更规范。三是深化课后服务评价。出台课后服务工作规范和45条实施细则,1.1万门课后课程满足全市80万孩子的成长需要,着力打造学生素质教育“第二课堂”,让学校办学更具温度。四是创新课堂质量评价。深入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改进行动,探索制定《潍坊市基于课程标准的优质课堂评价标准》,不断提升教师课堂育人水平,让学校办学质效更优。

三、创新学生评价机制,充分释放“五育并举”潜力。始终坚持把学生放在学校中央,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完善中考招生评价。优化考试科目设置、评价方式、成绩呈现等标准,将原先的5个呈现等级细化为8个等级,更加突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自主权,采取特长录取与综合录取相结合,既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又注重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二是严格规范考试评价。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学科实际出发,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同时,优化考试方式、改进考试方法,实行等级评价、无分数评价,切实减轻学生考试压力。三是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建立“量表+标志性成果+底线”机制,将学生综合素质成绩纳入中考,与语、数、英三科等值录取,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电脑制作大赛中,潍坊学生获奖数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四、创新教师评价机制,持续增强教书育人活力。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以评价促发展、提素质,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获批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一是突出师德师风评价。坚持第一标准,建立覆盖全市10万名教师的师德考核库,每学期一考核,结果先公示后入库,师德“优秀”等次与学校群众满意率挂钩,职称竞聘、评先树优、教学成果奖励等一律实行师德“前置审核”,非“优秀”等次“一票否优”。二是突出教师业绩评价。将教育教学实绩作为关键指标,摒弃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评比。创新制定20条教师减负落实清单,探索开展教师关爱“十大行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规范“进校园”事项,引导教师心无旁骛抓育人。三是突出教师发展评价。构建教师发展动力模型,创新实施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改革,定编制总量、定岗位总量、定绩效总量,聘工作岗位、聘职称岗位、聘层级岗位,评师德素养、评业绩表现、评专业水平,让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育人动力更为澎湃。

五、创新社会评价机制,有效汇聚共建共享合力。始终把公平公正放在首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评价环境。一方面,创新第三方评价。对学校业绩考核、校长职级评定、教师成果认定等考评项目,引入第三方专业团队参与,坚持同行评价、专家评议,将评价过程转化为诊断、指导、培训、引领的专业活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另一方面,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推出“潍坊好家长标准”,将评价内容纳入家长职责清单;探索建立教育惠民服务网,组建家校社共育委员会,首创社区教育服务岗,完善“教育惠民一码通”、家校育人课程超市、家长驿站等,引导家长科学育儿,让家长和社会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坚定支持者。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