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专版 以“三个着力”构建“大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三个聚焦”聚力推进网络育人工作 打造新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提升思政工作精准性 重温“3·18”重要讲话精神 讲好思政课 “五措并举”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第8版:专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专版
08

滨州医学院

打造新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提升思政工作精准性

近年来,滨州医学院紧紧围绕“思想引领、成长服务”两大任务,以青年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打造“E梦园”新媒体综合服务平台,不断构建完善思政育人大格局,全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平台先后被遴选为全国学校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合作单位,获评团中央全国青年之声建设典型,获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建设计划创新重点项目,入选全国“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展示活动名单。

一、强化组织建设,打通服务育人“快车道”

加强统筹谋划。学校成立“E梦园”平台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副书记和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院(系)负责人为主要成员,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员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组建运营团队,搭建“E梦园”工作团队,聘任团委、教务处、图书馆、后勤管理处等六大系统及13个学院40余名学校教职工及学生志愿者担任信息评阅员、平台维护员和信息处理员,负责日常管理维护、信息推广发布、活动策划设计、舆情监测研判等工作。深化机制保障,出台《“E梦园”新媒体服务平台志愿者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内容审核、联动保障、风险防范、表彰奖励等工作规范,每周召开“613”机制运行情况分析会,分类汇总各类利益诉求,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及时整理上报学校,建立跟踪回访机制,真正让解决举措落到实处。

二、加强思想引领,搭建青年思想交流的“立交桥”

提高服务主动性。注重服务模式主动化,化被动接收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注重学生德育途径创新,提高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建立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模式,开展“E梦园”线上正能量讨论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以“微评论”“微期待”“微寄语”等形式表达爱党爱国心声的热潮,先后举办“印象校园”十大景观评选、“寻找身边青春榜样”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爱校荣校的自信与自觉。

三、线上线下联动,打造志愿服务青年的“风采展”

构建志愿服务“实体平台”,搭建“校团委——院系团委——志愿服务组织——团员”联动工作体系,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E梦园”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全程记录实践中的青春故事。构建沟通联系“云纽带”,组建校、院、班级“三级微信群”,分层分级分条块管理全校青年志愿者,通过微信群扁平化推送志愿服务清单,扩大信息来源,让每名志愿者都能通过微信群及时了解志愿服务,积极主动贡献力量。构建暖心服务“云驿站”,建立多功能志愿服务综合体,设置“滨医青年风采展”等栏目,通过“E梦园”在网络空间形成强大的正面舆论导向,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四、突出全程覆盖,构筑校园文化活动的“直播站”

加强活动前端预告,借助“滨医青年”微信平台、“青年汇”微博、“青春家园”QQ工作群、“滨小绘”QQ空间号、“E梦园”微信小程序等为各类校园活动预热。加强过程管理,将传统的“校团委——学院团总支——各团支部——团员个人”单向垂直四级体系变为多向互动模式,将微博、微信、QQ、抖音等多平台交叉融合,不断扩大青年学生的参与面和知晓度。加强后端延伸,运用微投票、微图片、微评论等持续推广活动,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力,通过顺畅流程的完整建构实现校园动态“全程化直播”。

五、建构生活导航,建立服务凝聚青年的“新家园”

凸显平台信息服务性。根据学生的作息规律发布生活服务、校园资讯、主题活动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强化推送时效性和覆盖性。提档升级服务程序。设计研发“E梦园”微信小程序3.0版,与相关部门实现数据联通共享,涵盖校园卡记录、热点话题讨论、图书借阅信息、个人课表查询、成绩查询等功能。织密学生服务网。通过“校——院——班”三级联动,了解学生所需所想所盼,打造“滨医青年下午茶”,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学生座谈,目前共举办3期,征集意见80余条。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