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职业教育“与时代共舞”的宏大乐章 ——四论学习贯彻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今年,我省实施教育创新发展“十大行动”,以教育强省建设新成效为教育强国增光添彩、赋能加力。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职业教育,在当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的新要求、新背景、新征程中,我省提出实施品牌示范行动,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持续擦亮“全国职教看山东”的名片,奏响职业教育“与时代共舞”的宏大乐章。
实施品牌示范行动,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彰显了山东发展职业教育的境界和视野。山东是职教大省,537所职业院校的体量、264.9万名在校生的规模,是职业教育厚重的发展潜力所在;山东又是工业大省,作为全国唯一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根植产业沃土,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明显。正是紧紧抓住这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我省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成为全国第一个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省份;连续三年成功承办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创新性成果,为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样板和范式。
继往开来,新的一年,我省着重突出职业教育的政治属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大批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战略属性,为科技创新、产业变革等重大战略贡献职教力量;深刻把握职业教育的民生属性,办好“面向人人、面向终身、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站高望远,山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品牌更加突出、更加闪亮、更加出彩!
实施品牌示范行动,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显现了山东真抓实干、提档进位的定力和魄力。我省致力于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建设了12个省级产教融合共同体和2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其中2个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有组织地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打造了15所海外“班·墨”学院;深入推进内涵发展,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6项,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全面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全国中职示范校、高职“双高”建设数量和质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新的一年,我省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和任务。首先,完善融通贯通体系。支持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同批次招生,让学生享有平等发展机会;稳步扩大“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规模,让拥有不同禀赋和特长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这是现实突破点,更是未来着力点。其次,促进办学提质升级。聚焦土地、校舍、教师、设备等关键要素,推动全面达标,夯实办学基础;统筹推进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和特色化专业(群)等质量项目建设,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关键办学能力;聚焦国家“双优计划”中职和新一轮“双高计划”高职遴选,培育更多“国字号”名校强校。这是基础所在,更是发展所向。再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做深做实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将其打造成为区域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量、强劲增量;做优做精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项目,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海外“班·墨学院”,积极建设“职业技能+中文”办学点,切实服务山东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这是校企的“双向奔赴”,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大势。
实施品牌示范行动,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铸就的是敢试敢闯、创新创造的担当和勇气。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之基;创新,是进步的活力之源。多年来,我省职业教育深度融入新型工业化布局,推进职业教育与省域、市域、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共生,在职业院校设立126个新技术研发中心,建设72个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了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11个部门联合出台全国首个“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激励措施…… 一系列创新举措,铸就了“全国职教看山东”的金字招牌。新的一年,我省不断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点、生发点上持续发力;加强对职业院校创新的顶层引领和实践加持,助力提升学校的发展力、成长力;实施好教育家精神引领行动,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推动人才培养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标准,等等。用创新精神开拓创新之路、用创新实践擦亮创新品牌,我省奏响了职业教育“与时代共舞”的宏大乐章,必将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