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五论学习贯彻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开工即决战。战鼓擂,号角响,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在这个春天昂扬起航。
202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创新发展“十大行动”,实施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强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引领支撑作用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概念持续发酵,爆红网络,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语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之一。
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突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能量,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它将颠覆和超越传统生产力,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新跃升。
而新质生产力却与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智力支持、精神支撑。从这个层面来看,教育领域至关重要,又大有可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教育产出人才,人才产出科技,人才产出创新成果,此间环环相扣。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是厚植新质生产力的广阔沃土,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势支撑。
近些年,信息化、数字化大潮流滚滚而来,势不可当。区块链、VR、AI、ChatGPT、3D打印……新质生产力在教育领域逐步凸显,教育改革发展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东营职业学院“创业总动员”3D仿真模拟系统平台;威海职业学院“麦花香”直播带货团队售卖胶东喜饼、大饽饽等本地农产品;山东科技大学书记校长直播“牵红线”“云见面”“校园大使”站台“云招聘”;潍坊教师能力AI测评系统、“慧学智笔”数学课堂智能书写板识别批阅;空中课堂、同上一节公开课、教育上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助力乡村教育“数字变身”;人脸识别、红外测温、刷脸点餐、智能供暖、智慧安防等校园应用……数字教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教育使命任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期。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不充分、分布不均衡;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产教深度融合的局面尚未根本形成;高等教育“山多峰少”特征明显,省属高校学科竞争力不强……
时代潮流冲击、短板瓶颈限制都充分表明,实施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势在必行。山东教育要准确定位、积极破题、全力践行,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推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助力高质量发展。
主动融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过去一年,我们在提升教育服务质量上积极破题。建设12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和2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其中两个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济南、潍坊各1个)。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充分发挥山东大学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3个高等教育发展共同体。济南市出台“高校20条”、人才政策“双30条”等政策文件,有力促进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未来,我们将积极赋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海洋强省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乘着政策的东风,不断提升教育资源与山东行业发展的适应性和适配度,实现教育和经济“双赢”。
着力提升高校原始创新突破力。过去一年,我们在提升高校科研能力上不懈探索。高校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11个。青岛科技大学攻克新能源电池和磺化化工等技术,获得技术开发和转让经费达11亿元。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师均科研经费超过20万元。未来,我们将加大高校基础研究力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鼓励青年人才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致力于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协同攻关“卡脖子”核心技术,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释放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强大动能。
有效强化优质教育人才引育。过去一年,我们在拔尖创新人才上、在人才的自主培养能力上持续发力。高校新增顶尖人才15人,新集聚领军人才160余人。未来,我们将打造5家左右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发现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确保年内新增顶尖人才、领军人才200人以上,积极培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春风动,启新程。建设教育强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是关键。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号角已吹响,山东必将迈出新步伐、展现新形象,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有机融合,形成提升新质生产力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充分彰显山东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