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构建“五育融合”的“幸福教育”
本报讯 (通讯员 刘胜广)近年来,成武县按照菏泽市教育局全环境立德树人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双减”政策,鼓励引导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开设泥塑、刺绣、扎染等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校本课程,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项目的魅力,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五育融合”的“幸福教育”。
“泥塑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黏土和水的混合制作出各种形状……”在经济开发区达驰实验小学新学期首次校本课程泥塑课堂上,教师王艳华正在辅导学生制作泥塑。王艳华介绍道:“学校开设泥塑校本课程,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他们对山东手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为非遗的传承与繁荣夯实了根基。”该校的校本课程既继承传统又面向未来,本学期共开设32门,供学生自主选择。目前,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已然成为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素养、发展自我的沃土。在学校的另一间教室里,刺绣和钩花非遗课程正在进行,吸引了众多心灵手巧的学生。一针一线,一抽一勾,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顿时奇迹般地出现在眼前。“以前,我只在电视上见过刺绣;现在,老师带领我们一针一针地绣。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到中国染织技艺的源远流长,而且感受到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四年级(3)班学生宋子欣说。
作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实验区,成武县引导学校开设校本课程,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特色社团活动等举措,推动了学校“五育融合”工作蓬勃发展。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校园,文化传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逐步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生生有特长”的“五育融合”新格局。
汶上集镇是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汶上集镇中心小学利用传统武术这一优势项目开设校本课程,并将传统武术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武术的魅力,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郜城第二实验小学专门成立扎染工作坊,拓宽校本课程开设空间,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满足了学校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凸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郜城第五实验小学教师则用衍纸的形式制作全省各地的地图,深受学生的喜爱。
为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多样化,成武县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了有机融合,开设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校本课程。授课教师精心设计课程目标,认真制订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功能室的作用,悉心组织课堂教学,展示了学科课堂外鲜为人知的风采,赢得了家长、学生、社会的点赞和好评。
“我们将继续鼓励引导学校开发异彩纷呈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促进全县中小学办学品质的提升,打造‘五育融合’的‘幸福教育’,赋能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成武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崇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