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为什么重要
前段时间,南京大学与兰州大学在研究生考试复试中,相继刷掉了一名初试高分的学生,其给出的原因是“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网传该考生曾有过虐猫的劣迹。无独有偶,江西某大学也在近期发布了一则情况通报,将本校一名在宿舍虐猫的学生开除了学籍。
相信很多人都对一篇小学语文课文印象深刻:退潮的沙滩上,散落着众多搁浅的小鱼,一个孩子把小鱼一条一条捞起,放归大海。旁人质疑他:“那么多小鱼,你是捞不完的!这样做没有意义。”小孩答道:“这条小鱼在乎,那条小鱼也在乎……”这篇课文或许是一名学生接受的最初、最直观的一堂生命教育课。
要想开好生命教育这门课,学校“怎么做”比“怎么说”更重要。在去年11月,西南科技大学校园的“护城河”里,一只小狗不慎落水。师生发现后非常着急,想尽一切办法施救。一名教师提议“放水救狗”,虽然工程量巨大,但学校最终采取了这个方法,成功将小狗救上了岸。一所学校对待生命的态度折射出其特有的人文关怀与温暖内核。如果学校能做到尊重每个动物的生命,那么学生一定能够耳濡目染,成为善良、温暖的人。
生命教育既是德育又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更为微观层面上的德育,要让学生在生命教育中懂得,面对比自己弱小的生命,自己作为强者,哪怕没有能力给予保护与帮助,起码应该做到不去伤害。很多虐待动物的青少年是在发泄自身的压力,把弱小、无力反抗的动物当作自己的“沙袋”。这是一种缺乏同理心的表现。他们在作出这样的行为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与自己一样拥有呼吸和心跳的生命。这种对生命的漠视恰恰是滋生暴力犯罪的温床。有这样行为的学生也具有成为校园霸凌者的潜在风险,他们在欺凌同学时,同样意识不到那些被欺凌者内心的痛苦。“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校和教师应该做的,恰恰是将这些“小恶”扼杀在萌芽状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善待每只动物、呵护每株草木,进而去关怀每个他者。
生命教育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一种更为长远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要求一个人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让一名学生懂得,不仅要关心自己、关心人类,而且要关心、关爱世间万物,平等对待每个生灵。只有拥有了这种众生平等意识,才能更爱自己,更爱身边的人,并能从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中获取更充盈的内心世界与价值感。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在工作中更积极地帮助他人,更踊跃地投身公益事业,并且用更理性的态度去教育、培养下一代,成为一个合格的养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