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全员导师制构建育人新生态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书写“多维一体”思政教育新篇章 全省软件与信息服务特色化专业联盟在泰安成立 提灯引路,让职教学生沐光前行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全员导师制构建育人新生态

□ 廉德忠 梁炜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位于青岛市城阳区,占地509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有教职工386名、在校生9000余名。

学校设有智能制造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海洋财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4个二级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海洋药品智造专业群成功立项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开设药品生物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等36个专业。

学校明确“高职示范、工科黄埔、职教本科”的办学目标,以培养“生活人、经济人、技能人、创业人、合格公民”为目标,培养集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导师、创业导师于一体的“四师型教师”,按照“中高职一体化——特色专业——特色高职——部分职教本科专业和课程——职教本科高校”的“五步走”发展路径办学。

“有事儿找导师商量,导师帮忙谋划考虑。有了这样的成长导师简直像给自己的大学和未来生活发展加了‘Buff’。”青岛工程职业学院2023级学生刘宇航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近年来,该校开展了“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要求每名在编教师分别与2名新生结对。截至目前,学校全体在职在编教师分别与6222022级学生、6762023级学生结对。

提灯引路 春风化雨

“每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学校有这么多学生,如何更好地将育人工作沉下去、到基层?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护航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实现‘一生一案’?‘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就是答案。”自2019年学校成立以来,经过近3年的探索,“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应运而生。可以说,这项活动汇聚了学校干部和教师的集体智慧,也凝聚了学校真心做“真教育”的大爱。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只有3年,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显得有些‘匆忙’。有的学生进行学习规划、生活选择、择业创业时难免出现迷茫。我们希望,大家能够记得这里始终有一群人以爱筑桥、以心相伴,陪伴大家经历所有美好和迷茫。”这是学校党委向学生们许下的承诺,而承诺的注脚则是实践。“一开始结对的时候,我没有想到,导师这么忙,还会这么细致地关注我们的成长。”学校党委书记王铨的2022级结对学生赵梓恒表示,仅寒假期间,不算微信联系,王铨就给他打了十余通电话,了解他的思想情况和生活状态。得知他对假期安排感到迷茫时,王铨并没有直接对他进行说教,而是介绍了自己的假期安排——出差参会、考察调研、撰写材料……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也引导赵梓恒制定自己的假期规划。从“导学导思”到“导行导心”,有了导师的呵护与指导,赵梓恒的成长被许多身边人看到:从一年前的懵懂稚嫩到如今的知行有度;从盲目跟风“专升本”到脚踏实地苦练技术技能;从“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粗线条”男孩到主动帮助父母打理家中小店,再到向教师、同学推销自家产品;从不善言谈的“腼腆少年”到积极参加高招会、协助教师开展工作……

赵梓恒的成长并不是个例。在“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中,导师们通过开展线上线下交流,提供学业、技能、社会实践、就业、兴趣指导,开展家校共育、“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师生共同制作水火箭活动等形式践行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使命,每名学生都以不同程度的成长与进步馈赠着导师的付出与陪伴。“结对不是一时的,我们希望与学生建立长久联系,哪怕是学生毕业后,也能持续交流,成为彼此一生的朋友。”类似的话语,多次出现在导师们提交的《“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导师工作手册》中,蕴含着无限的“拳拳赤子心”和“绵绵师生情”。

以爱之名 双向奔赴

“师者,以德而耕,拾获山河”,“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成为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成长导师的付出与努力没有白费,学生的回报与信任让师生的双向奔赴更显珍贵。

2022年和2023年暑假,许多学生得知成长导师要参加在自己的家乡举办的高招会后,主动联系导师,报名参与学校招生咨询工作。在高招会现场,他们主动分发招生单页,现身说法,与教师一起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成长导师王艳表示:“这次高招会上,我的结对学生主动要求过来帮忙,我感到很惊喜、很感动。”

而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把导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在教师节、春节这样的重要节日里,学生都会自发地向成长导师发送祝福短信、拨打问候电话。导师高程程一直被结对学生称为“程程姐”。教师节当天,她收到了来自两个“妹妹”俏皮又爱意满满的祝福:“祝程程老师教师节快乐,工作顺利,天天开心,越来越美丽。”“我感到很幸运,能成为这两名学生的成长导师。在这一年的相处中,我能看到她俩的努力和进步。她们给了我很多感动和惊喜,也让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其说我引导她们成长,不如说我们在共同进步。”高程程说。导师连雯在陪两名学生度过了酸甜苦辣的军训时光后,明显感觉“我们的心更近了”。她说:“平时,学生们经常给我带来‘小惊喜’。他们喝到好喝的乌龙茶、吃到好吃的零食都会想着给我送一份。当然啦,我也会跟他们分享我的美食。”

此外,导师秦文锦和“两个小姐妹”互相成就,导师张盈与结对学生共同成长,导师丁一与她的“刘姓小队”收获满满……双向奔赴,让教育有了最动人的光。

感恩遇见 真情流露

万世长梯,教育为基;人生长径,师者为导。“我做学生成长导师”活动开展一年多来,累计结对学生超过1300名,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引发了广泛热议和讨论。

2023级学生李梦涵、庄淑祎表示:“作为大一新生,我们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感到非常满意。刚刚进入新环境、新阶段,非常感谢导师给予我们的关怀和指导,帮助我们快速适应了校园生活。未来,我们将多参与校园活动,明确自己的发展侧重点,努力成为让母校骄傲的学生。”学生家长赵中利表示:“自从来到学校,孩子整个人都不一样了,非常懂事。希望以后能够借助家校合作为孩子成长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图片提供: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