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利断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这说明家庭和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二者不可分割。作为一名责任督学,在联系学校时,我经常听到教师们反映,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难沟通了。有的家长平时不管不问 ,一旦孩子有问题了就来学校大呼小叫;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关注,认为教师必须是“保姆式”的教育,自己孩子的大事小情都头等重要,教师一旦反馈信息不及时便满腹牢骚;还有的本来是学生在学校里跟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因为缺乏沟通造成双方家长、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误会升级。
面对这些问题,我及时与学校领导班子沟通,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搭建家校交流沟通平台,形成了家校共育良好局面。
一、培养有情怀的教师,做有温度的教育。家校共育,学校教育是主体。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学知识、学技能,而且是人格的教育、素养的养成;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是班主任的工作,而且是全体教师共有的责任。每学期初,我建议学校进行为期两天的校本学习,有专业提升方面的,也有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有请专家来校作报告的,也有请身边同事分享的。每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教育和管理方面的书籍,写出心得,定时交流,让教师们也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每个班级有一名班主任、一名副班主任,还成立了由任课教师组成的三人小组,共同协作处理学生安全教育等问题,实行网格化管理。此举营造了“师师有事做,生生有人管”全员共育的良好氛围。
二、请进来,让家长了解学校。每学期利用一到两周时间,开展教学“开放日”等活动。以级部为单位,每班轮流,邀请家长进校园、进课堂。通过这种形式,既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常态化学习情况、见证教师们的日常工作状态,还能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常规管理提出宝贵意见,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每轮“开放日”,都有一名家长代表制作美篇总结在校一天的所见所感,让没能来的家长也能了解学校的情况。再有,通过活动让家长和教师换位思考。让家长换作教师,思考一下,你希望你的学生家长怎样做?也让教师静心想,作为家长,你希望老师如何教育孩子?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三、因人施教出实招。我在跟班主任交流时,有的班主任说有的家长也很配合学校的工作,对孩子的成长也很关心,就是不知道怎样跟孩子沟通。有的家长说,自己没多少文化,不会教孩子学习,也说不出大道理,孩子不听自己的。为此,我建议学校举办“家长课堂”,让有经验的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一起为家长答疑解惑。现在的家长生活压力也大,为了生计有时候就顾不上对孩子的陪伴,我们就给他们支招儿。爱和陪伴的形式有很多种,对时间不固定的家长,我们鼓励他们利用视频或者书面的形式,把想对孩子说的话记录下来,多跟孩子沟通交流;对文化水平稍差的家长,我们就说“孩子不需要你们在家教会知识,而是靠身体力行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就行了”;对大多数家长,我们就说,只需记住一点: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先做到,尤其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理解。“家长课堂”的开设拉近了家校之间的距离,既帮助家长提升了家教品质,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