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潍坊市创新“四项机制”加快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总编说】 基础教育提质扩优是一项系统性的民生工程,潍坊市以“两项创建”工作为抓手,创新市域统筹、城乡一体、内涵发展、评价引领“四项机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市域统筹,从更宏观的视角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深化城乡共同体改革,让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激活教育“软实力”,为教育发展注入“一池春水”;不断完善评价体系,让提质扩优的成效被看见。
“标准化的操场、现代化的教学楼、开放式的公共阅读区……学校建得既漂亮又高端!在家门口就能上这么好的学校,孩子开心,我们家长也高兴。”日前,在潍坊高新区蓉花里学校门口的家长接送区,家住附近小区的王先生感慨道。
家长们的广泛好评成为潍坊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作成果的生动注解。近年来,潍坊市以“两项创建”工作为抓手,创新市域统筹、城乡一体、内涵发展、评价引领“四项机制”,着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赢得社会好评的同时,也收获了一系列荣誉:2023年,滨海区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2024年,寒亭区、滨海区、昌邑市入选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市)……全市基础教育正加快迈向轻负优质。
市域统筹,让“好政策”得到“真落实”
4月30日,潍坊市教育局召开了2024年第一季度工作述职交流评议会。作为重要议题,“进一步加强教育资源扩优提质,提升基础教育力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们创新开展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抓党建、抓投入、抓人才、抓改革’述职评议,完善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职责、运行规则,实施成员单位履职评价,目的就是夯实部门单位协同推进‘两项创建’职责,更好地让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这样的重点项目得以统筹推进、落到实处。”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杜全平介绍说。
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上好学”的期待,潍坊市聚焦“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总要求,将市域统筹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相继出台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等实施意见,连续5年将“两项创建”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持续攻坚优质资源供给、师资待遇保障等重点事项。
不仅如此,潍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为教育解难题,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争相为“两项创建”提供人、财、物支持,让扩优提质落到实处。同时,积极开展县(市、区)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月度展示活动,为办好更有高度、更有精度、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城乡一体,把“好学校”办到“家门口”
2023年9月1日,新建成的安丘市实验小学青云湖校区迎来了第一批学生。先进的教学设施、优越的办学条件,让前来送孩子的家长们赞叹不已。据介绍,学校占地约6.7万平方米,可容纳48个教学班,提供2400个学位,大大方便了周边小区的孩子就近入学。
在新建学校投入使用的同时,潍坊市持续推进校园改扩建。潍坊市育才学校改扩建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校去年完成改扩建后,不仅办学条件大幅提升,而且更好地解决了周边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助推了区域教育的公平、优质和均衡发展。
近年来,潍坊市持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到好学校。该市通过新建、改扩建,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建成中小学144所、公办幼儿园360所,分别新增优质学位18万个、9.2万个。2023年,有效应对小学入学高峰,18.18万名一年级新生顺利入学。与此同时,通过优化提升,改造提升乡村中小学325所、乡村幼儿园683所;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午餐午休、塑胶操场、清洁厕所、触控一体机教室、标准化校车”5项“全覆盖”工程,让学校育人环境更加温馨;通过辐射带动,大力实施强镇筑基、强校扩优行动,深化“一校长多校区”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城乡共同体改革,辐射带动441所乡村学校,覆盖率达100%。
内涵发展,用“软实力”打造“硬品质”
“同学们刚才都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结果:有21名同学选择了A,11名同学选择了B。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在潍坊高新双语学校的一节语文课上,教师王钦儒说。
学生人手一个课堂互动反馈器,完成王钦儒布置的任务并点击提交后,相关作答数据就会即时汇集到大屏幕上,并自动生成可视化答题结果。王钦儒再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的选人系统选择回答不同答案的学生进行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提升课堂参与度。这是潍坊中小学数字化课堂的一个缩影。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教育内涵品质是核心。潍坊市坚持在提升育人质量、推动内涵发展上攻坚发力,加快实施课程教学、人才强教、教育数智化“三大战略行动”,努力让潍坊学子享受更优质教育。
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方面,潍坊市深入推进国家普通高中“双新”示范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三区”建设,加快国家课程方案落地转化。同时,深化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改进行动,优化教学环节,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学校育人更加高效。
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升,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潍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招才引智,年均引进教师3500名以上,培养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与此同时,该市深入推进教育领军人才培育工程,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改革,让教师育人动力更加强劲。作为潍坊曾经的“老城区”,潍城区一度面临师资老化、结构不优的问题。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强师兴源工程”,3年招考引进新教师1400多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7所高校开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系列培训,聘请张宏伟、李振村、褚召生等10名教育学者担任政府教育顾问,以“影子跟岗”“高校集训”“技能比拼”等方式,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争做新时代“大先生”,激活了教师队伍的“一池春水”。
在深化教育数智赋能方面,该市高标准建成了潍坊教育云平台、大数据中心,开发了35个教育教学应用场景。昌邑市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升级改造”工程,推进“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智慧化”水平。目前,昌邑市已配备触控一体机1600余台,“班班通”达100%,实现了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助推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据了解,潍坊市目前已建设应用1308个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实施智慧校园普及应用工程,将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放大,实现不同的“距离”相同的“课堂”,让百万名潍坊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评价引领,为“快发展”提供“全保障”
“市里非常注重推动党委政府科学履职,每年‘一县一方案’发布党政教育履责清单,开发新一代‘互联网+督政’平台,重点看经费投入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安全底线。同时,将履职结果纳入对县(市、区)党政负责人的年度考评,每年‘两会’期间在《潍坊日报》公开公示,为我们县(市、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潍坊高新区教体局教育发展督导科负责人杨东艳说。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有力抓手。抓实“两项创建”,加强督导评价是保障。为此,潍坊市在坚持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前提下,构建起集督政、督学、质量监测于一体的督导体系,推动全市基础教育加快迈向轻负优质。
据了解,潍坊市建立起包括市级督学包靠镇街、县级督学负责学校、学校视导员自查整改的三级工作体系,实施全域全学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1063名责任督学通过掌上通智慧管理系统服务在学校一线,开展县(市、区)办学差异动态监测,不断缩小校际、城乡、县域差异。同时,实施三年一周期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工程,建立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职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此外,该市还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合作,开展全域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引导学校聚精会神提质量。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与社会的支持、理解和参与。这些年来,潍坊市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统筹家长驿站、家长学校、教育惠民服务网、社区教育服务岗等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着力深化校家社共育。自2002年启动“亲子共成长”工程以来,潍坊市已系统构建起“党政主导、专业引领、课程推动、家校协同、社会参与”的市域一体化校家社协同育人运行机制,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市组建了市、县两级校家社共育委员会,年年开展“父母大讲堂”“家庭教育乡村行”等活动,校校开通“教育惠民一码通”,家家开设“幸福路”线上学习平台,让家长和社会成为“两项创建”的重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
“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贡献‘潍坊力量’。”杜全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