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滕州: “讲演做”拓宽传统文化教育新路径 齐河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再升级 图片新闻 “行走的思政课”主题活动乳山专场举行 “十二条严禁”为基础教育划红线 寓乐于考 愈考愈乐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滕州: “讲演做”拓宽传统文化教育新路径

□ 王洪波 周焕杰

“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孕育了距今7500年的北辛文化,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故里……”每逢周末或假期,国家一级博物馆——滕州市博物馆展厅中处处可见“小讲解员”忙碌的身影。这是滕州市文化路实验小学开展的“博悟课程”活动。“小讲解员”们为观众带来了“北辛文化”“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等精彩的讲解,让观众品味一个又一个“文化盛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培养什么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滕州市结合“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立足课堂主阵地,聚焦境内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讲”传统文化、“演”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课堂渗透——实践养成——活动强化——文化涵育”育人工作新机制,探索出县域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新路径。目前,该市已成功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2所、示范校1所,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1所、诵吟特色学校1所。其中,滕州市实验小学的柳琴戏、松枝鸟传承项目,界河镇中心小学的跑旱船、竹马传承项目,均为区域特色文化中的代表。

“讲”传统文化:让历史与文化活起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滕文公为什么要施行仁政吗?”在姜屯镇“善文化大讲堂”里,姜屯镇中心中学一场关于“善文化”的讲座正在进行。教师循循善诱,将古代先贤的善行善举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表达自己对“善”的观点。

“善文化大讲堂”是姜屯镇中心中学独具特色的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讲坛。该校地处被誉为“善国”的古滕国,依据地域优势,提出了“十善课堂”的概念,将善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科目都涉及大量善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善的力量。该校获评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

在滕州市的校园里,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中,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传承的重要内容。学校还邀请传统文化专家、手工艺大师等走进校园,为学生举办精彩的讲座和表演。北辛街道杏花村小学的“鲁班大讲堂”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学生讲述鲁班的传说和木工技艺。通过讲座和互动体验,学生对鲁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传统木工技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北辛街道通盛路小学邀请民俗专家讲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精髓,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此外,全市中小学大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每年开展中小学经典诵读活动200余场,每年滕州书展期间均举办青少年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滕州一中学生庄颂荣获山东省“国学小名士”经典诵读电视大赛总决赛中学组冠军;西岗镇中心小学获评山东省诵吟特色学校。

“演”传统文化:让传统艺术绽放光彩

在滕州市实验小学的礼堂里,柳琴剧团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师生带来了柳琴戏《清风亭》《喝面叶》选段。演员教得专业认真,学生学得卖力专心,着实过了一把“戏瘾”。

这是滕州市组织的“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缩影。滕州作为柳琴戏的主要发源地,柳琴戏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市柳琴戏研究保护中心与12所中小学共建戏曲艺术团,组织进校园主题演出活动107场。滕州市实验小学2017年成立校园戏社,与市柳琴戏保护中心合作共建柳琴戏传承基地,外聘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及专家10余人,每周安排4节课,社团学生110余名;邀请国家一级作曲家陈建老师创作的戏曲《柳琴声声》《柳琴声声溢校园》《梨园童韵》多次参与省、市级展演,社团获评山东省首批中小学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浚博、付子彤两名学生荣获省戏曲小梅花奖,并受邀参加了山东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各中小学围绕传统文化传承,高招频出。北辛街道通盛路小学成立“汉服社团”,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中。每逢节日或重要活动,学生都会穿着汉服,手持纸艺鱼灯,进行精彩的表演。龙泉街道中心小学则注重传统戏曲的传承,邀请当地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为学生表演经典剧目,并教授基本的戏曲表演技巧。滕南中学结合学生特点,积极探索情景剧创演,编演的《周亚夫军细柳》荣获山东省“国学小名士”情景剧创作表演大赛二等奖。龙阳镇学区以传统文化弘扬为主题,成立“六基百团”,各中小学利用课间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演出和展示活动,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做”传统文化:让手艺与智慧共传承

“制作松枝鸟,首先要准备好秸秆芯、羽毛、棉花、颜料、铁丝、面粉等材料,然后搭架子、包肚、包头、刷糊(挂浆)、印鸟眼、画嘴……”在界河镇中心小学,“滕县松枝鸟”社团的教师正在给学生讲述如何制作松枝鸟。不一会儿,一只只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松枝鸟就做好了。

松枝鸟是滕州市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秫秸与棉花等物做成小鸟,因插在松枝上,寓意吉祥美好、福寿安康、幸福延年而闻名。为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滕州市广泛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仅松枝鸟一项就有6所学校开展。

除此之外,糖画、吹糖人、剪纸、泥塑、烙画、书法等传统手工艺项目也在校园里得到了广泛推广。在剪纸课堂上,学生手持剪刀和彩纸,认真地剪裁着各种图案。他们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动手实践,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就呈现在大家面前。

在泥塑课堂上,学生则用自己的双手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有的捏出可爱的小动物,有的塑造出美丽的花卉,还有的创作出具有滕州特色的文化符号。在书法课堂上,学生挥毫泼墨,书写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他们用心感受每个笔画的力度和节奏,力求将每个字都写得端正秀丽。“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种修养。通过练习书法,我可以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一名学生深有感触地说。

“滕州市文化底蕴丰厚。我们将夯实‘一校一品一特色’文化传承工程,立足课堂主阵地,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路径与策略,进一步擦亮‘善城善教,学在滕州’金字品牌。”滕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利华表示。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