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职业教育 淄博电子工程学校 产教双向奔赴校企同向同行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量身订造”助学生直通“优”业之门 临沂职业学院 打造校地企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聚力“新工科”建设大力培养“新质”人才

第4版:职业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职业教育
04

淄博电子工程学校 产教双向奔赴校企同向同行

□ 魏述民

淄博电子工程学校组建于199611月,是一所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函授教育与短期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中职学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立项单位。

日前,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一批高水平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点名单,淄博电子工程学校申报的化学工艺、机电技术应用等9个专业成功获批。这不仅意味着学校提质升级收获新成果,而且意味着产教融合取得新突破、踏上新平台。

近年来,该校紧紧围绕“技能立身,幸福伴身”的发展思路,以“1+2+3”学校发展规划为指导,创建活力校园、书香校园、幸福家园“三园”文化。为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在发展过程中,政行校企多方聚力,锚定共同目标,企业更是以高频率、强能量参与育人过程。

“聚”字上亮实招儿

十年融合,玉汝于成。2023年是学校与青岛三利集团开展校企合作十周年。校企双方携手,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实现有机衔接。尤其是自2018年淄博电子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以来,依托集团力量,产教融合工作硕果累累。淄博电子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现有理事单位78家,其中,院校28所、企业50家。集团坚持开放合作、融会贯通的理念,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共建、共享、共赢、共长”合作发展平台。

“聚”是目标合聚、资源集聚、力量凝聚。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形成政行校企强链接,是对职教集团工作的高度概括。在集团运作过程中,各成员单位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愿参与、互惠互利、市场运作、注重特色、典型带动、共同发展”的原则,按集团章程开展工作,以项目建设为纽带,以教学、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优化整合集团内部优秀的教育培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融”字上下实功

学校与青岛三利泵业有限公司共创的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被认定为淄博市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与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创的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被认定为淄博市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这些都是学校立足新发展阶段,融入新发展格局,创新多元办学体制的发展成果。学校与合作企业已共创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4所,正在积极争创新的市级产业学院。学校将继续以产业学院为平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服务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一流应用型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融”是科教融汇、产学融合、理实融通。“服务产业,面向应用;打破壁垒,整合资源”,是产教融合载体的重要打造原则和思路。为打造职教高地“升级版”,完善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布局匹配方案,2023年,学校牵头成立沂源县制造业产教联合体和沂源县医药化工产教联合体两个县域产教联合体。在联合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优化县域人力资源结构,助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形成独特的办学模式,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提供 “沂源经验”。下一步,学校将围绕区域重点产业链,继续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标准制定、创新创业”的“四位一体”产教融合载体。

“通”字上求实效

学校历来重视并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省内外5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三利、莱茵科斯特等合作企业实行订单班、企中校和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2023年,三利焊接订单班赴企业学生25名,三利企中校班赴企业学生43名,合作企业共计接收实习学生504名,以良性互动谋发展,以创新共赢求突破,努力将校企共建融合向纵深化发展推进。

“通”是有效沟通、途径畅通、积极变通。为增强校企育人协同性,进一步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17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合作编写10余本校本教材,合作完成教学与评价;合作管理学生的专业学习、课程实训与实习过程;共同建立满足课程实训教学、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和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高资源共享程度,创新资源开发途径,构建校企常态化联络渠道,实现“资源开发共享——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强化——企业效益扩增”的良性闭环。

“变”字上出实绩

学校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城市为目标,以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为宗旨,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创办社区教育学院。2023年,学校积极推广社区教育工作,建成社区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各镇(街道)社区教育学校建成率达100%,村(社区)社区教育教学点建成率在50%以上,各类培训参与者达4077人次。

“变”是积极应变、敢于求变、顺应万变。各类培训中,企业职工培训成为社区教育的一大亮点,也是学校产教融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社会变化发展不断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常态化自主学习与集中式短期培训相结合是效果最为可观的发展方式,这也意味着社区教育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特点的市民、居民教育,社区教育学院将进一步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优化社区教育运行体制机制,全面构建灵活、开放、具有沂源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社区教育模式。

(图片提供:淄博电子工程学校)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