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菜乡教育党旗红 提升青年教师素养应念好“六字诀”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 以“和乐”教育润养师生 身心赋能幸福同行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单县高老家学区校园“农耕文化博物馆”成“第二课堂”

本报讯 为进一步弘扬农耕文化,开展耕读教育,近日,单县高老家学区建立了微型校园“农耕文化博物馆”,开展“农耕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品读农耕文化的过程中追忆乡愁,传承乡村文明。

农耕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传承价值。为此,高老家学区以农耕文化为依托,在课堂上穿插农耕知识,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体验传统耕作方式,感受劳作的艰辛。“在犁田过程中,我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也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辛苦,深刻领会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一名学生说。

农耕文化展览馆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已成为学生了解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博物馆分为4个部分 ,以中药名命名,分别为“当归”(高老家乡地方名人馆)、“五味子”(传统生活馆)、“续断”(农耕文化馆)、“黑丑”(戏曲文化馆)。这样一来,把每味中药的功效与每个场馆内的陈设及功能融合,既宣传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又概括了各个场馆的展示内容和文化内涵。“当归”展室展示的是高老家乡近现代为国家的独立、解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名人;在“续断”农耕文化馆的陈列室里,箩筐、筛子、风箱、藤笼等生活用具,木锨、锄头、犁、耧、耙子、木叉等农具依次摆放,它们静静地讲述着农耕时期的文明与艰辛;用“五味子”来形容人生百味,用实物说话,表明今天的生活和过去比有多大的变化;单县是戏曲之乡,群众听戏之风盛行,豫剧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用“黑丑”这味有着“酣畅淋漓”药效的中药命名再恰切不过了。

“第二课堂”里,学生追寻时光的记忆,了解先辈的足迹和生活状态,学习先辈的智慧及创造精神,传承农耕文明,热爱土地、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王汉 王泉晓 解银阁)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