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携手共育助成长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红色乳娘”故事让思政课充满感动 吴伯箫铜像“落户”济南市莱芜区吴伯箫学校 “夏令营热”背后的冷思考 图片新闻 郓城县李集镇初级中学:激活黄河文化的“一池春水” 打造红色品牌助力全科育人 荣成市第十二中学着力打造仁爱教育生态 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深耕传统文化资源 金乡县鸡黍镇中心小学:以校园文化建设助力内涵发展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深耕传统文化资源

本报讯 济宁市任城实验小学深耕人文沃土,积极挖掘并整合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以“孔孟之乡石刻”等为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着力点,开发出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擦亮了文化育人新名片。

学校依托家校学习共同体建设,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提炼出汉碑、汉画像石、汉乐舞等文化精髓,并创新性地将其转化为课程资源。每周三下午,学校开办“走班制”课程超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与千年文化遗产进行跨时空的对话。在这些精心设计的课程中,他们不仅能领略“天下汉碑半济宁”的独特魅力,而且能体验金石传拓等非遗技艺,用胶板版画生动描绘汉画像石上雄奇瑰丽的神话传说。此外,学生还将汉画像石上的“盘鼓舞”搬上舞台,用山东快书形式的《汉碑韵歌》传播济宁独特的声音。在这些特色课程的引导下,学生正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传承者和弘扬者。

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徐素秋表示,课程建设对学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滋养了学生的文化根基,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而且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学校将继续以开放和创新的姿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更多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文化教育途径,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活态传承”。(李鸽)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