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将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程作为擦亮“立德树人·金质教育”品牌的“打底工程”,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运动品格,不断优化体教融合实施路径——
校园体育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金乡县教体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推动体教融合深入发展,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不断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为青少年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开好体育课程,严守学生体育锻炼底线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体育班级’各就各位。”在金乡县春城小学的操场上,来自县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和县体校的专业教练共6名教师已等候在相应的运动场地。随着一声哨响,全校三年级学生迅速进入“组班模式”,不到10分钟,6个“体育班级”全部集结完毕,开始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在绿茵场上奔跑追逐,在乒乓球台前左右开弓、灵动腾挪……在推进校园体育过程中,该校在开足开齐课程的基础上探索出“大、中、小”结合的多种体育课教学方式。“大”体育课由县级名师工作室成员和县体校专业教练执教,开设篮球、足球、乒乓球等6门课程;“中”为常规体育课程,通过加强集体备课和课程监测,持续提升体育课程成效;“小”为参加课后服务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的课程。通过“大、中、小”搭配,形成了“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教体融合育人模式,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金乡县教体局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相关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以“基础+特色”校园体育活动和“花样”家庭体育作业,保障学生每天校内外锻炼各一小时。同时,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教练员、体育教师“互融互派、双向流动”机制,逐步建立教练员联系校点、联系项目、帮扶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制度,全面提升体育成效。全县中小学“阳光大课间”展示活动和校园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多次代表济宁市参加省级比赛并屡获佳绩。
丰富体育活动,在强体健身中启智润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清晰的古诗诵读伴随着戏曲音乐的旋律,金乡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山阳校区的学生正在做广播体操。伸展、屈体、抬臂、旋转、跳跃、俯仰,一系列动作覆盖了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由此,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在诗意盎然、京胡悠扬的韵律中滋养了身心。
不仅仅有京韵戏操,全县各学校积极响应号召,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体育课程从“一校一品”到“一校多品”,在学科融合、文化浸润中大放异彩。每当大课间铃声响起,13余万名学生都会跑出教室,奔向操场,武术、舞龙、功夫扇、健美操、单人双人多人跳绳……在玩转多样体育中遇见美好童年,在知识与运动的双轮驱动下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运动会是各地各学校的常见项目,在金乡县却别有一番风味。运动会不再是少数特长生的项目,而是全员参与,这是金乡县教体局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之一。通过转变“重竞技、轻健身”的传统观念,将竞技类运动会改为“竞技运动会+体能测试+特色体育展示”,运动员由推选制改为“学校推选+教体局抽选”制,既让运动特长生有舞台,又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到竞赛体育项目中,在亲身参与中感受体育精神,磨炼坚强意志,锤炼过硬品格。
良好的视力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金乡县逐步探索形成了“435”工作模式,努力保护学生视力。“435”即通过进课堂、进教室、进家庭、进社区等“四进”活动,开展近视防治宣传宣讲活动;抓好开学第一天、日常眼睛保健和矫正治疗,构建习惯养成、日常保护和及时纠治的“三维”闭环式管理;在开展户外活动、严控用眼时间、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做好眼保健操、重视科学检测等5个方面精准发力,持续综合施策,以攸关之心、切身之爱,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保驾护航,让明亮的双眼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窗户,让清晰的“视界”助力他们追逐梦想。
培养体育苗子,筑牢体育强国建设基点
为推动体育人才发现培养,金乡县通过增加编制数量、完善内部建设、招聘高水平教练员等方式,持续提升体育人才培养水平。通过“教练员进校园”和每年四五月份集中选才等方式,让更多的“千里马”遇见“伯乐”。在人才出口方面,除引导运动员走体育特长求学深造之路,还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对高潜力运动员推行随来随走的培养、输送模式,助力其提前走上职业运动员道路。
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输送机制,加之“诚信之乡”“英雄王杰故里”等文化的滋养,使金乡县体育健儿频频出圈:2023年,在第十九届亚运会中取得2金1铜的优异成绩;今年,1名运动员作为济宁市唯一个人项目入选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教融合既是目标,也是路径。今后,金乡县将不断总结完善体教融合经验,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和改革创新,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协同发展青少年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抓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整体提升和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作出金乡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