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省教育厅召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暨重点工作推进会 李明检查我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升学的“仪式感”其实不必张扬 图片新闻 “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征文活动圆满结束 胶州市:让每株幼苗都沐浴“阳光雨露” 潍坊市坊子区落实资助政策,创新学业帮扶模式 把好事办好一个也不能少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升学的“仪式感”其实不必张扬

□ 覃也

随着高考落下帷幕,考生们也陆续收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无论满意与否,都将开启一段新的求学生涯。与此同时,升学宴作为近年来很多地方的一种新兴风俗,开始悄悄在家长中蔓延。

大多数情况下,家长为子女办一场升学宴,无外乎是对子女十余年寒窗苦读的一种奖赏。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在这场盛宴之下,都饱含着父母的祝福与期许。这样的升学宴对孩子来说也是如同“成人礼”一样的关键成长节点,能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价值与担当意识。但也有不少升学宴目的并不单纯,家长并不是将奖励子女顺利升学作为最主要目的:与其说是为给孩子庆贺考试成功,不如说是为收回自己之前随出去的份子钱;有时候,子女并不出席甚至不知道家长为自己所办的这场升学宴。

对刚刚成年的学生来说,价值观也许刚刚成型,受父母价值观影响较大。如果家长在升学这样的青少年成长关键节点挥霍办酒席、收受亲友礼金,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偏青少年的金钱观,助长其虚荣心和功利心。

有时候,成年人由于社会圈层与生活经历的差异,对升学宴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有人把孩子多年苦读经历看在眼里,认为无论考取什么样的院校,只要用功读书了,就值得亲朋好友为之庆贺;但在有的人的认知里,升学宴只应属于考取重点本科院校甚至清华北大的考生;也有不少人认为,大学已经今非昔比,一纸大学文凭的含金量大大降低,即使考上了心仪的学校,未来也不是一片光明,毕业后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也未可知。这样的消极观点难免会给满怀欣喜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也与父母办升学宴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仪式感”泛滥的今天,在学生升学这样的关键节点,他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一场宴会、一场典礼来为一段学习生涯画上句号。告别题海,迎接新的学习生活,他们需要的是这样的教育。

在升学这样的节点,是培养学生正确胜负观的绝佳契机。大考尘埃落定,必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愿望成真,也有人与梦想失之交臂。家长和教师要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懂得,任何一次考试都不是终点,也无法决定命运;无论是选择复读还是决定“既来之则安之”,未来都把握在自己手里,而父母将永远作为自己坚实的后盾,为理想保驾护航。

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基本上也都刚刚过完自己的18岁生日,升学也意味着身份的转换: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少年到成年人……家长和教师要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在享受自由美好的大学生活的同时,也必然要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这时候就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具备更多书本之外的能力,比方说: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职业规划的能力、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和弱者权益的能力以及合理规划收支以及正确理财的能力。像这样的“升学第一课”教育,才是最好的升学宴。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