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人工智能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注入新动力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前身是山东省旅游学校,1991年正式办学招生,2004年升格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以“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为校训,以建设“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旅游学院”为愿景,坚持与行业接轨的发展之路,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学校是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自办学以来,共培养毕业生近4万名,培训旅游业在职人员8万多名。用人单位需求量与毕业生数量保持在5:1至8:1的比例,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海外就业率超过15%。
“数字化正加速改变文旅产业的生产关系,引领文旅行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全面重组,也催生了产业人才的新需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闫向军说,“高职院校加快构建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形态,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是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学校瞄准数字经济时代文旅产业变革发展新动向、新要求,以文旅产业数字化为立足点,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重塑专业课程、教材教法、实训模式,构建起文旅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教育新模式。
创新知识和技能教学模式
6月27日,在旅游外语系的英语口语课堂上,2023级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史昊东以“非遗——剪纸艺术”为选题,借助人工智能工具进行了长约3分钟的人机对话。对话结束后,智能评价和纠错系统即时对其英语口语输出文本进行了语法检查和纠错、语音语调实时评价,对不妥之处给予了特别提示。“这种智能教学系统的运用,不但能够提升我的英语口语水平和交流技巧,而且让我在人机互动中感受到AI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史昊东高兴地说。
据介绍,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依赖于教材和教师的授课方式。而该校通过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在酒店运营与管理系的鸡尾酒设计课程中,学生一边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探索新的口味和配方,一边创作鸡尾酒宣传图,还利用智能分析系统学习口感分析、适用人群及定价建议,既提高了针对不同客人的不同口味需求进行调制的精准度,又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最重要的是,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也更有创意。”专业教师牟青激动地说。
人工智能教学系统的接入,让教学取向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引领性。在旅游管理系的一堂个性化导游词教学中,学生分别依托曲阜孔庙的旅游数据分析,确定了主要客群类型,然后进行个性化导游词创作。作品完成后,教师在人工智能系统中导入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及时评价学生的作品,对相关专业术语、文案的修改指向进行评述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评价结果修改和完善自己创作的导游词,直至相对满意。这堂课借助人工智能平台成为岗、课、赛、证融通的多维度教学实践课,对提升学生导游词撰写、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及旅游产品设计等专业能力起到了智慧引领作用。
创新课程和资源建设模式
“这款龙头花饽饽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长时间存放不发霉、不变形,可以作为艺术品保存、观赏。”学校烹饪与营养系专业教师田憬若介绍说,师生以AI为笔,将面塑技艺与花饽饽的制作相融合,把花饽饽从一款传统食物变成了可持久保存的旅游商品。
近年来,学校以“人机协同”创新为驱动力,以实用性、技能性为导向,优化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所有专业均确定了2—3门数字化转型核心课程,并尝试在所有专业课程中增加行业数字化转型内容,自主开发教材、讲义76本。其中,与专业数字化相关的教材26本,初步构建起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行业特色的文旅职教课程和教材体系。
学校还充分利用在线平台、在线工具和在线资源,开发了“旅游电子商务”等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20余门,完善了“旅游市场营销”等精品共享课17门,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料5300余条,基本实现了校内课程网络资源的全覆盖。
“由此,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实现了由静态到动态、由集中到分散、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光杰介绍说。
教师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与优势,在教案讲义、视频资源、案例题库等制作过程中注入新的理念与方法,进而实现打造课程和资源建设新范式的目标。
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烹饪艺术,刀下生香,色香味见真章;旅游规划,创意无疆……”2023级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王永鑫制作的短视频《旅院风华·古韵今朝》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校内外点击量1万多人次。“从创意选题、文案撰写、视频脚本、歌曲创作、图片生成到动态视频制作、视频动漫化打造,人机协同创新变得更有趣也更有挑战性。”谈起短视频的制作过程,王永鑫激动地说。
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蜂窝集团联合共建全国旅游信息传播产教融合体,为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建设成果惠及共同体内100余所学校的20余万名师生;与山东文旅酒店集团、斯维登集团等头部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与顶度集团、北京执惠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山东神州顺利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5所,与山东舜和集团等4家单位开展订单培养;与浙江深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0余个,新建酒店智能仿真、旅游数字化和烹饪数字化等三大实训中心,建设旅游信息传播、5G智慧旅游等数字化实训室24间,构建了智能化、全实境的实训空间。
在产业迭代过程中,教师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是关键。学校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山东省文化和旅游数据中心,为教师开展行业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打造了4间精品智慧教室和7间直播教室,实现与行业实践紧密对接;在100间公共教室内安装智慧黑板、物联中控、智能集中管控系统,实现了直播互动教学、智慧考勤、在线答题、随堂测验、在线督导巡课等实用教学功能,推动教师数字素养和数字化教学应用能力;组建了由教授、副教授领衔的教学团队,开展数字化转型专题教学研究,着力建设一支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截至2023年底,“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5%。
“任何教育技术的进步和变革,目的都是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前瞻性引领,让其真正成长为具备高科技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旅游人才。”闫向军说。
(图片提供:山东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