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以“跑”为媒,让阅读更“鲜活” 一辈子与书为友 图片新闻 从《读懂孩子》到《读懂学生》 借阅读之力润成长之花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懂”比“爱”更重要

——从《读懂孩子》到《读懂学生》

□ 徐军民

如果说一个人的生命是始于“爱”,那么,一个人的成长一定是始于“懂”。因此,教育是“懂”的艺术,更是“懂”的科学。

我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几十年,在身边那些形形色色的师生问题、亲子问题中,很多矛盾的起源就是因为“教师不懂学生,家长不懂孩子”。所以,我一直认为,在育人过程中,“懂”比“爱”更重要。没有“懂”的爱,孩子是很难感受到的;没有“懂”的爱,甚至会给孩子造成伤害。那些“以爱的名义”去控制、束缚甚至伤害孩子的事例还少吗?

在育儿交流中,我经常和教师、家长分享我的“四字经”,那就是“懂、平、能、离”。“懂”就是理解孩子;“平”就是公允地对待每个孩子;“能”就是自我的不断丰富提升,跟上孩子成长的速度;“离”就是不要过分干扰孩子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让孩子保持相对的独立。这几个字合起来,就是我所倡导的“尊重教育”。

第一次了解北京师范大学的边玉芳教授,是因为2014年《中国教育报》的一篇文章《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这篇文章给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正了名,也使我浅显的思路变得深刻而明晰。边玉芳教授从脑科学的角度分析了青春期叛逆产生的根源,肯定了叛逆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她的科学解读下,叛逆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孩子生理成熟、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是孩子走向成熟必须经历的。 “这是一个懂孩子的教育工作者”,这是我看到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于是,我把这篇文章收藏起来,研习体会。也是在这一年,我全本阅读了边玉芳教授的家庭教育专著《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1218岁)》。这本书是写给家长的,但是,当我以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双重身份来阅读这本书时,收获则是巨大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第一条建议是“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读懂孩子》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2014年,当我受命从实验小学调入东埠中学这所初级学校时,面对的正是这样一群青春洋溢、准备叛逆或正在叛逆的学生。那个秋天,我惊讶地发现,那些暑假前还在实验小学口口声声喊我“爷爷”的“小萝卜头儿”,迈进初中校门看到我的瞬间竟然大喊:“徐大哥也来初中了!”他们惊讶于我的调动,而我惊讶于他们的成长速度让我从“爷爷”一下子降格为 “大哥”。

感谢《读懂孩子》这本书,对于学生的变化我是惊喜多于惊讶。于是,结合学校初中学段的管理实际,我提出了“尊重教育”的教育理念,并在以后的10年里不断实践、丰富、完善,并由此引发了我们对男女生青春期教育的关注和研究,开发了男生女生校本课程——《君子如玉》和《豆蔻年华》。

2020年,边玉芳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以《读懂学生》为题出版。《读懂学生》是《读懂孩子》的“姐妹篇”,针对学校育人体系,系统阐述了如何基于学生成长规律确立育人目标。作者站在受教育者的角度,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解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特质,通过真实的案例展示从学生发展水平出发开展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

该书整合了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从6个重要的育人维度,即学校适应与习惯培养、基本认知能力发展、学习品质与能力、情绪与自我发展、行为与品德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创造性地提炼出一至九年级不同学段学生的育人标准,并且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策略,既帮助学校和教师提升了育人能力,也给家长了解孩子、读懂孩子提供了参考路径。

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门科学;基础教育工作者虽然不是科学家,但是一定要做懂科学的人。当我们破解了学生成长的密码,也许就能懂得学生成长中的起起伏伏。如果说,《读懂孩子》能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善解人意的父母,那么,《读懂学生》就能让每名学生都遇到可以信赖的教师。同样,我们也都会享受到“懂”所带来的积极健康的育人体验。

当懂了学生,我们就会发现,教书只是育人的手段,每本教科书都是育人的载体。因此,分数不过是育人过程中的一个维度。我们所认为的“育人困境”,或许只是分数编织的笼子,而我们的育人目标则远远超越分数。当我们把眼光从分数投向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时,这个笼子就会自动瓦解。当懂了学生,我们的育人目标会更加完善科学,我们会考虑国家的整体需要,也会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而不会简单粗暴地以我们的要求去捆绑学生的未来。

当我们懂了学生,我想:学生也一定会懂了我们!

(本期荐读人系齐鲁名校长、安丘市青云双语学校校长)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