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为山东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贡献职教智慧和力量 省教育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李明调研检查校园安全及学生管理服务工作 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成立 齐鲁教育名家培育工程启动 我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第十二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圆满闭幕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走在前 挑大梁·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

为山东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贡献职教智慧和力量

——对话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凤文

□ 廉德忠 杜树元

【总编说】 作为省内唯一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高等职业院校,山东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中,勇于“挑大梁”,为山东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为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紧密围绕山东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需求,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多领域多渠道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起了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山职桥”,有力推进了我国“职教出海”的步伐。未来,山东职业学院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行业背景优势,坚持特色发展之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行业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职教智慧和力量。

记者:作为山东省唯一具有铁路背景的高职院校,学校在办学定位、创建品牌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赵凤文:学校坚持“立足山东、面向世界,依托行业、融合产业,以工为主、强优轨道,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精湛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紧跟轨道交通、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趋势,新增和改造了一批专业,形成了与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专业群。建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群3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专业2个。特别是轨道交通类专业,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和优势领域。

学校与国铁集团、青岛地铁等“链主”企业深度合作,牵头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匹配,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入选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共同体理事单位,获批3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全面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11项重点任务,7个项目参选国家级、11个项目获批省级培育。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创新和推广,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主持建设国家级教学资源库3个,建成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36门,新建成4个高水平实训基地,获评“教育部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全国技能大赛交通运输行业选拔赛集训基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山东省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

记者: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有独特办学规律和育人策略,山东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怎样实现“定好位、挑大梁”?

赵凤文:学校坚持人才培养“德技并修、一专多能、精益求精”。一方面,在省内率先实施“完全学分制”“全员书院制”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模式改革,把通识教育嵌入书院,不仅有效破解职业教育“重技能、轻素质”的痛点,也打破了“一考定终身、专业难如愿”的桎梏,给学生创造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另一方面,深化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改革,招生专业全部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或现场工程师培养,实施“企业—学校”工学交替,强化“育训结合、学做一体”,学生获各类技能大赛一等奖284项,培养认定“齐鲁工匠后备人才”329名,获批教育部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与国铁济南局合作创建的“2+1”前置培养模式在全国铁路系统专项推广,超过50%的学生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其中在世界500强和国有大型企业就业比例超过73%。2023年,毕业生到大企业就业人数排名全国高职院校第二十一,毕业生月收入排名全国高职院校第三十一,被评为山东省就业工作“绿灯”先进高校。目前,2024届毕业生就业落实率超过90%。“出口畅”带来“进口旺”,2023年,学校27个专业最低录取线高于本科资格线,占全部招生专业的65.9%。普通类新生录取平均分高于本科资格线10分,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

记者: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山东职业学院在打造德技双馨的教师团队方面成效明显,请您谈一下具体做法。

赵凤文:是的。我们提出了“引育并举强师资,打造团队攀高峰”的强师策略。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实施“头雁领飞”行动,引聘142名大国工匠、行业精英进课堂,在100余家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或工作室,分层分类培育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创新团队,着力锻造“德师”“良师”“金师”,“双师”占比专任教师超过75%。城轨车辆应用技术团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团队获评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计算机网络技术团队等8支团队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获评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获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37项。创新“双师”教师培养培训模式,获批教育部教师实践流动工作站1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获评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3人,新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10个,“双师”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超过75%,教师获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

记者:科教融汇作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山东职业学院如何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实现“定好位、走在前”?

赵凤文:为更好地服务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学校加大了科研投入力度,建立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创新体系。面向国家和山东省重大战略需求,建立了10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建设“梧桐花开实验室”科研平台,主动联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助力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牵头制定《山东省高职院校学习型社会建设贡献度测评指标体系》,学历继续教育、社会培训超过3.5万人次/年。校企联合开发国家认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参与制定国家产业类团体标准,承办“山东省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与标准开发论坛”,助力1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产生社会服务经济效益过亿元。

记者:山东职业学院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 “职教出海”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果。下一步,如何承担起“定好位、挑大梁”的时代重任?

赵凤文:在“职教出海”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我们聚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高铁“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成立了省内高职院校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合作培养学生1197名,自主招收、联合培养国际留学生1442名。“助力老挝系统化建设轨道交通职业教育体系”获批国家教育援外项目,是山东高职院校中的唯一。设立了全球首批“中文工坊”,在蒙古建设中蒙海外职业学院并派出中方校长,在老挝设立“班·墨学院”,入选山东省“职教出海”项目2个。加入鲁港澳职业院校创新联盟、菲尼克斯电气全球智能教育联盟等,成功举办中德先进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发展论坛、山东省先进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会议,承办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职业技能大赛中国赛区国际总决赛并获金奖。开发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国际教学资源18套,6套职业标准已被正式纳入坦桑尼亚、老挝国家职业教育体系,1门慕课上线印尼国家慕课平台,承接国家教育援外培训超过1000人次。先后举办教育部“汉语桥”交流项目、老挝师生汉语言文化交流培训班、两届国际轨道交通训练营,搭建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山职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职业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行业背景优势,坚持特色发展之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行业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职教智慧和力量,真正实现在全国发展大局中“走在前、挑大梁”的宏伟目标。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