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沂水县:构建“家校社”阅读大生态 图片新闻 昌乐县:让科学的种子植根孩子心间 蒙阴县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菏泽市牡丹区:“牡丹早读”成学生暑期打卡热门 昌邑市:落好扩优提质“关键子”全面推进强镇筑基行动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昌乐县:让科学的种子植根孩子心间

□ 通讯员 王中道 张廉洁 左官伟

伴随着嗡嗡的轰鸣声,航空模型如离弦之箭腾空而起,在赛场上空时而升高、时而俯冲,时而盘旋、时而飞舞,自由变换间,引得场内外小选手们欢呼雀跃。这是近日在昌乐县北大公学学校体育馆举办的潍坊市首届青少年科技劳动节航模表演现场。

科技劳动节活动涵盖了纪实摄影、纪实手绘、非遗手造、劳动工具创新设计、科普演讲、机器人竞赛、“未来校园改造师”项目化设计以及生活实验设计等八大领域。“科技范儿”十足的现场展示,吸引了全市250余所学校的近900名师生参与。近年来,昌乐县积极响应上级政策部署,在做活科技劳动教育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上下功夫、做文章,引导学生成就未来无限可能。

为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育人,昌乐县充分整合学校资源,组建了专兼职结合的教研和师资队伍,针对幼儿、小学生、中学生不同学龄段特点,探索一体化设计“科技+劳动”教育目标、活动内容和实施载体等,“一校一策”构建了各有特色、优势和侧重的“科技+劳动”校内教育体系。北大公学学校于2020年率先试点。据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整合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餐厅、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力量,全员开展劳动教育。其中,教师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劳动认知、家政体验、手工艺术制作及木工金工电工技术等课程的研发与实施,餐厅则主要负责综合服务课程的研发与实施。

除师资保障外,该校还按一类标准建设了科学实验室、微机室、数字化实验室、创客教室,配备了完整的音乐、美术、书法、体育等多功能教室和场所,让学生在感受艺体魅力的同时探索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科学教育实践场所和更专业的劳动指导。在昌乐县,像北大公学学校这样的劳动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发展示范校(园)已发展到25所。

昌乐县《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和科技教育的若干措施》明确要求“拓展校内外劳动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实践场所”,在校内将劳动科技场所纳入学校建设规划,赋予学校空间多重属性;在校外则以区域为单位,多渠道建设开放共享的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目前,已规划建设了西湖社区科普馆、红河社区科普馆、营丘社区科普馆、湖滨社区科普馆等5处社区科普馆,为社区居民和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就近便捷的科普服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劳动科技实践活动10余万人次。

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方面,昌乐县坚持多学科渗透和跨学科整合。从出台的《中小学生劳动和科技教育项目清单》可以发现,这一清单涵盖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4个学段近100个项目,共推动各学校开设天文观测、3D打印、陶艺、木工、非遗等校本课程200余门,逐步形成了“一校一清单,一校一特色”。 实验小学丰富“科学教育+实验”课程,将创客实验、数字化实验、编程、机器人、无人机、小创新、小发明、小制作等纳入科学教学内容;齐都实验学校开设“科学教育+劳动”课程;昌乐一中开设“科学教育+阅读”课程,进一步拓宽科普教育路径,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昌乐县深入贯彻“五育”融合育人要求,探索科学教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积极尝试,引发了广泛关注,被评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昌乐县增强科学教育资源供给,推进课后服务提档升级的经验做法被省教育厅在全省推广。现代化科技与劳动教育已成为昌乐的一张亮丽名片。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