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师范”立身“应用”强校 为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我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集中录取工作圆满结束 中国(山东)-老挝职业教育共同体成立 全省高职院校书记校长专题培训班举办 第二届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大赛在济宁举办 青岛暑期托管服务受学生欢迎让家长省心 图片新闻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走在前 挑大梁·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

“师范”立身“应用”强校 为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对话齐鲁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林松柏

□ 记者 孙荣光

【总编说】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必须聚焦高质量发展“硬道理”,不断塑造新优势。迈入新时代,齐鲁师范学院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两性一型”的办学定位,形成了“新师范教育为主体、新文科新工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发展新格局。学校一方面以引领教育创新为己任,以AI为技术支撑推进教育范式改革,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装上“智慧引擎”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应用型学科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助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形成了高校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双向奔赴的良好态势。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面对“走在前、挑大梁”的历史使命,齐鲁师范学院在投身现代化强省建设实践中,是如何谋划布局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林松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学校广大师生第一时间学习和领会全会精神,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成果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一致认为大会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齐鲁师范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制定的“一四四五一”发展方略,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逐步形成以新师范为主体,新工科、新文科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总体专业布局;坚持服务基础教育的鲜明特色,以AI推进教育范式改革,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1+3+N”雁阵式应用型学科发展体系,统筹推进重点学科与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体化建设,不断加强高水平应用型师范高校建设。

记者:作为一所深耕教育行业的师范类高校,在推动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齐鲁师范学院是如何发挥师范教育优势,引领教育创新的?

林松柏:学校始终将师范教育作为立身之本,坚持“新师范”主体地位,现有师范类专业18个,师范生人数占在校生总数的50%。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不断擦亮师范教育底色。在师范类人才培养方面,坚持产出导向,推进能力范式改革,我校学生在历届山东省师范类从业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被用人单位“追着跑”;截至目前,12个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走在全省高校前列;2023年,我校成功主办全国师范类专业认证优秀案例研讨交流会,并进行经典案例分享,为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助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贡献师院力量。

学校始终将服务基础教育作为重要使命,坚定不移走向基础教育,努力成为站在中小学教师身边的人。是齐鲁名师名校长、山东省中小学“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全省唯一承办单位。依托特色优势,获建“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精品项目基地;获批26项山东省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形成教师教育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发展的鲜明特色。先后联合沿黄九省区105个单位协同发起黄河流域基础教育发展联盟,召开黄河流域九省(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研讨会暨黄河流域基础教育发展联盟年会,持续推进黄河流域九省(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顺应现代教育发展,以AI为技术支撑推进教育范式改革,获批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率先在全省训练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ChatGPT,研发了AI作文大模型,打造了AI赋能教师全场景,借助AI为教师群体及个体进行数字画像,打造“AI+区域教师课堂教学”互助成长模式及配套学习平台,助力教师个性化教学与成长,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我们经常讲“办学特色是大学的生命线”,除了师范教育,学校还有哪些特色学科,是如何做到将学科专业建设与特色发展紧密结合的?

林松柏:近年来,齐鲁师范学院主动匹配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并形成办学优势。学校以新工科、新文科为两翼,不断推进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现有应急管理、文化遗产等新文科专业6个,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化妆品技术与工程等新工科专业8个。同时,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今年新增无人机系统应用技术、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2个职业本科专业,持续拓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领域。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构建起1+3+N”雁阵式应用型学科发展体系,生物、天文等学科建设发展迅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科技强国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取得了积极成效。

学校建有山东省作物营养强化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的玉米EMS诱变突变体库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科技成果转化金额累计2000万元。与中科院等联合开展玉米高蛋白研究,大幅度减少国家对大豆进口的依赖,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国家粮食安全。2024年,学校先后与山东种业集团主粮品种突破“揭榜挂帅”项目、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高蛋白玉米品种改良及产业化推广”项目签约,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学校成立山东首个、全国第十九个天文系,学校建有“齐鲁探天”分米波阵列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投资建设完成中国第一个分米波综合孔径大型(>10面)天文阵列,拥有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望远镜阵列。2023年底,学校联合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借助“中国天眼”发现一颗新的毫秒脉冲星,是国家天文台-齐鲁师范学院-济南超算联合研究团队的首个重大成果,同时也是FAST基于我省完全自有科研资源发现的首颗毫秒脉冲星。

记者:高等院校承载着以高质量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齐鲁师范学院在精准对接地方和产业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林松柏:作为我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学校主动把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作为责任和使命及重要的办学目标。为此,学校搭建了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培育了丰富的产学研项目。

学校开展的“齐鲁师范学院服务章丘行动”,创新性提出“高层次人才共引共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学校作为共建单位申报的山东章丘树莓科技小院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

学校还先后获批了玫瑰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抗衰化妆品研究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分别聚焦玫瑰精准育种“卡脖子”难题和皮肤衰老机制及标志物快速检测新技术研究、抗衰化妆品新原料开发等关键领域,整合校企优势资源,通过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助力强省建设。

在推动文化繁荣与产业融合方面,学校成立以文化遗产为研究特色的中国乡村调查研究中心,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在黄河流域民俗学理论与实践、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与创新发展、非遗传承与教育教学等多元领域广泛开展研究,为打造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战略高端智库持续发力。

今年4月,学校与山东文旅集团合作组建山东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以应用技术研究及产学研合作为模式,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特别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打造,发展农文旅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促进山东省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下一步,全校师生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战略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锐意改革、奋发有为,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贡献高校力量。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