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做实做细产教共同体  推进产教融合向深走活 山东省评选表彰540名优秀教师 我省两名教师入围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全省教育智库项目研究启动会召开 潍坊市:教育诉求“码”上问马上办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走在前 挑大梁·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

做实做细产教共同体 推进产教融合向深走活

——对话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鑫

□ 廉德忠 陈鹏

【总编说】 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之一,其设计的目的是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水平高等学校联合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行业龙头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解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高等学校和高职院校解决贯通培养问题,进而赋能产业的发展与共同体内各成员单位的发展,达到供需适配平衡。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定好位、挑大梁”的要求,以群建院成立12个产业学院,对接山东省十强产业,联合8家上市公司、4所“双一流”院校,建设1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了产教融合的“一院一体一基地”模式,在共同体实体化运作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取得了积极效果。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鲁商集团主办的以商科为主的职业院校,是如何推进产教融合制度创新、机制建构的?

王鑫:第一,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产教融合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各共同体相关工作,并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共同体建设。第二,制定了《产教联合体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校企合作制度,明确联合体、共同体、产业学院三大校企合作平台建设逻辑关系、运作方式等。第三,成立了联合体共同体组织管理机构制定章程、完善各联合体共同体理事会、秘书处及各专委会的人员配置。第四,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一方面引入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孵化科技创新项目,推动成果产业化;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联合攻坚,突破一批产业集群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推动多要素多主体积极参与职业教育。

记者:好的制度,关键在于落实;好的机制,关键在于驱动。在这方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请谈一下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王鑫:一是产教多方联合,供需对接,创新合作模式。注重联合体共同体内各类学校多样化发展,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构建有利于“融”的工作机制和有利于“合”的分配机制,实现“产教合力共创”的价值创造模式;通过专业、企业一体统筹和政策、岗位、利益“三个打通”的制度创新,将校企利益、资源、技术和人员全面融合,打通产教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提升教学内容的鲜活性和教学组织实施的柔性,推动专业发展从跟跑产业到并跑、领跑产业的转变,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机制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共融共生一体化办学模式。

二是点线组网,价值共创,创新服务模式。将联合体共同体作为推进二级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载体,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改革人培方式与评价模式,联合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等工作,孵化培育教学成果与科研专利等23项任务;充分利用行业和产业园区资源优势,推动联合体共同体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创新能力。

三是建设各分中心,赋能新质生产力,推进“实体化”运营。“全国能源装备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青岛等不同区域设立分中心,校企共建“能源装备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依托智慧冷链装备集成技术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区域型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践基地、济南市绿色冷链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冷热耦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会聚行业内的技术专家,共同攻关技术难题,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人才。该共同体2023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与产品体系,共同攻关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难题,牵头企业冰轮环境80%以上海外工程师来自共同体院校。

记者:搭建高端平台,服务当地产业,推进“实质化”融合,是产教融合特别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创新性、方向性做法和举措?

王鑫:“全国数智双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重点服务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及沿黄经济带等产业区域,共同体内各成员单位协力筹备承办“黄河流域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认定的创业辅导师(工业和信息化方向)校外师资培训、“浪潮金点子创新创业大赛”等;“山东省养老产教融合共同体”服务国家人口老龄化战略和银发经济,共建福瑞达产业学院,探索“专业+志愿服务+就业”的育人模式,搭建“实践基地、研究基地、人才智库、资源共享、国际交流合作”五大平台,构建了“三向聚焦、四链融合、多点联动”的共同体实体化运作新形态,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全国智能物联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人才价值链打通“高校—产业—园区”的发展壁垒,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协调发展的“北斗七星”体系,按照企业规范进行项目考核,实现产业项目对接,走出了一条实体化运作、一体化提升的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子。

打造优质基地,加速成果转化,推进“实效化”改革。“济南市科创金融产教联合体”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和反馈机制,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全国能源装备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申报的“基于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的轻商冷柜机组”作为唯一职业院校项目成功入选2024中国制冷展“产学融合路演示范专区”的科技成果转化优秀案例,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赋能企业“走出去”,累计培训企业员工1200余人,遍及120个国家;“全国冷链物流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冷链物流、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基地入选第七届第二批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备选名单。

记者:推进“五金”在产教融合联合体落地,是产教融合面临的新课题。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请谈一下具体做法。

王鑫:学校坚持以联合体共同体建设为抓手,定目标、定规矩、定标准、选好人,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体共同体内的成员单位共建人才培养联盟,将各二级学院现有专业对接到区域特色产业链中,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对标产业升级,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建立人才能力培养模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校企之间、校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金专业”建设搭建平台。

依托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体的群体建设,完善岗位能力新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技术为支撑,以课程为载体,以质量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标准和维度,制定高端人才培养课程标准,嵌入现代信息技术,设计课程方案和课程内容,持续开展“三教”改革。推进职教出海,开发了一批高水平的国家课程标准和国际课程标准,建设了一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金课程”的数字化升级。

在各个联合体共同体内实施学校教师和企业大师互兼互聘、互聘互用、互助互学,在产学合作中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选派教师,走向合作企业一线,开展累计5年不少于6个月的挂职锻炼和专业实践;走向联合体共同体内优秀同行院校,开展教学和管理实地交流学习的校校挂职;走向联合体共同体内举办或共同参与的说课比赛、教学能力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专业教学法改革和课程开发技术改进,提升“金师资”队伍的专业教学能力与技术水平。

通过联合体共同体内外、周边和当地区域的产业企业平台,与企业生产环节零对接,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实践课程的设计者角色,将校内实习实训融入企业真实实践环境、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建设开放性区域型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践基地,将实习基地、实践基地、实训基地的实践功能落到实处,带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实习实践基地的协同人才培养,打造“金基地”样板和亮点示范。

由联合体共同体成员单位组织集体编写立体化数字式、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联合开展调研考察,以岗位核心能力需求为目标,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打造符合企业真实生产环节、适应学生阶梯式成长的教材内容,并在联合体共同体内推广应用,实现联盟内学校通用,不仅提升“金教材”质量,而且提升“金教材”的使用率。

下一步,要继续加大联合体共同体的实体化运营力度,推动学校和企业进行实质性的资源整合,强化与行业协同的创新体系建设,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与以高校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联动,保证各方平等话语权和利益平衡,最终实现增强教师服务产业能力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共同目标。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