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职,今年“风景”大不同
在今年临沂市一场中招咨询会上,临沂市经济学校的咨询台前挤满了前来咨询的家长和考生。“我们现场发放了500多份招生宣传材料。不少家长和考生还主动加入了学校的招生群,密切关注学校更新的招生动态。我们对今年的招生工作充满信心!”该校现场招生人员介绍说。
再往前看,2023年,济南市历城职业中专录取学生中,最低分为461分,超过该年普通高中提档线1分,最高分更是达549分。从全省范围来看,在近3年的中职招生中,有9.37万名学生超过普通高中线。以往,大多数人认为能上普通高中便不选择中职。如今,这样的观念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在山东,中职学校只能录取低分学生的固有印象正逐渐被打破,越来越多的考生开始“主动靠近”,包括一部分优质生源在内。
为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中职学校?他们对中职的这份信赖到底来自哪里?
抬高校风“地平线”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在社会上赢得认可是不容易的,尤其是赢得家长的认可。”济南市历城区委教育工委委员、济南市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赵波感慨道。
去年招生报名那天,有几名考生家长特意找到准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训练的在校生了解情况。他们告诉赵波:“之前只是听毕业生说这所学校好,刚才碰见的学生也说学校管理严、能学到东西,我们就很放心地为孩子报了名。”
中职校风学风的转变,无疑给家长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2022年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校风学风建设推进会上,山东省作为两个经验交流省份之一,分享了在规范办学、加强中职学校校风学风建设方面的宝贵经验。
这些转变得益于山东中职学校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让学校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山东搭建起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问题投诉网络“直报平台”,并面向社会发布了全省16个市及相关县(市、区)和所有具有招生资质的中职学校的监督投诉电话,倒逼学校建制度、提水平。
与此同时,修订开发了100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给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建章立制。并通过实施齐鲁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建设工程,将任职学校或班级的教风学风情况作为名校长、名班主任认定的必要条件,切实抬高了中职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地平线”。
校风学风的改变,让中职教育的成效逐步显现,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中职生“被看见”。
打破升学“天花板”
“在去年春季高考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考试中,我发挥得不错。今年,我已是山东政法学院大一的学生了。”齐河县职业中专2020级毕业生于欣怡说,“没想到上中职也能圆了我的大学梦。”
于欣怡的升学经历并非偶然,也不是个例。在济南历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近3年来,近300名学生通过职教高考圆了大学本科梦。
换一个“赛道”,同样能遇见精彩。
早在2012年,山东省便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职教高考制度,同时开展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贯通培养试点,并健全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应用型本科高校和职业本科院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
近3年来,山东有4.6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转入中职学校,28.2万名职校毕业生进入应用型大学,全省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过70%。职教高考的报名人数也从2012年的不到4万人增加到今年的27.6万人。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在这些数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让不同禀赋的学生有了多次选择的机会。这既解决了职校学生学业晋升“天花板”的问题,又通过长学制培养解决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
对实现升学深造的中职生来说,中职的学习经历还赋予了他们别样的优势。
“有中职阶段打下的基础,我很快适应了大学课程,还比其他同学更有动手能力。大一下学期,我就在国家级技能赛事中获得二等奖。”哈尔滨工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戴栋晨说。12年前,认为自己即便进入民办高中也没把握考上好大学的他,选择了青岛电子学校。2015年春季高考,戴栋晨顺利升入山东理工大学。
为了让更多中职学生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山东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今年又新设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这为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获得专科学历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机会,也为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新增就业“主力军”
升学、就业是中职生成长成才的双翼。据统计,截至2023年,山东有中等职业学校413所、在校生88.29万人。如此庞大的中职生群体,他们的出路如何呢?
“当前,全省职业院校平均每年培养输送60多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山东‘十强’优势产业集群、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领域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在今年全国职教周开幕式上,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王志刚如此介绍。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山东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了23个省级教指委,建设了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2个、市域产教联合体26个,认定31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同时,支持学校与知名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鼓励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和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全省中职学校平均与14家企业开展合作。
2023年8月,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职组)“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开发”赛项上,齐河县职业中专学生刘天宇荣获金牌。谈到获奖原因,他认为这得益于校企合作带来的实训经历:“在专业学习中,学校与数字化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老师带领我们参与具有科研性质和生产性质的实训,大幅提升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变产业需求为办学优势
就业不仅需要学历,而且需要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发展实体经济,必然需要技能型人才作支撑。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即有效需求人数与有效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粗略计算,高级技工的缺口可达1000万人。
然而,当前我国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却面临着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尤其是一些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瓶颈。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社会各方对职业教育的期盼越来越高。
所以,只有不断提升办学质量,职业教育才能逐步满足社会的期待。在这方面,山东省一直在发力。
2015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启动省级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提出分批建设100所左右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同时,建立起严格的绩效评价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
目前,山东已建成108所中职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约占全省中职学校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国家中职示范校65所,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契合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是山东省的中职学校通过踏踏实实稳步发展给出的答案。
202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通过,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不仅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遵循,更是在引导全社会关注职业教育、支持职业教育、重视职业教育。
所以,当下应当摘掉“有色眼镜”,重新审视看待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家长们也应该给孩子更多元的选择,成才的道路并非只有上普通高中、普通大学这一条,选择中职也不必自卑或放弃。每个孩子的禀赋和兴趣点都有所不同,无论选择哪种类型的教育,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