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让“优质均衡”之光点亮孩子未来 图片新闻 青春“足”够燃逐梦正当时2024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开营 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研讨班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 全省教育督导培训班在潍坊举办 广饶县:着力构建城乡镇村一体化发展共同体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广饶县:着力构建城乡镇村一体化发展共同体

□ 特约通讯员 王振宇 刘海文 张乃兰

近年来,广饶县全力构建起“布局合理、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率、公办率分别达100%94.9%85.7%2023年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成绩背后,是广饶县始终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城乡镇村一体化发展共同体,逐步从“幼有所育”的基本保障转向“幼有善育”的品质追求。

办好家门口的幼儿园

让城乡孩子站上同一起跑线

在广饶县李鹊镇大柳幼儿园里,大型设施变成了幼儿最爱的“柳营”,滑索、炉灶等一应俱全。曾经闲置的空地更是摇身一变,成了幼儿学习实践的“柳园”。在这里,每个班级认领一小块土地,让幼儿随季节种植、观察、采摘……

大柳幼儿园园长韩吉梅介绍道,这样的改造是为将园内环境充分利用起来,给幼儿提供自主游戏的空间。“教师扮演的角色则是从‘让孩子干什么’转为观察、解读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在游戏中自主发展。这说明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大柳幼儿园作为一所小型村办园,如今,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教学理念得到转变、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这一切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与镇村一体化发展平台的紧密融合。依托平台支持,李鹊镇中心幼儿园每年选派骨干园长与教师团队,深入大柳幼儿园进行实地交流与指导,给予细致入微的帮助。同时,大柳幼儿园的教师也经常到中心园参加培训学习、集中教研和分享经验。

这种在“村与镇”之间常态化的交流机制,不仅促进了教学经验的直接传递,而且激发了大柳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老百姓看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是城市的专属,也能来到乡村儿童身边。

联结城乡镇村

教育共同体携手共进

在广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道路上,没有一所幼儿园落下,没有一名幼儿被遗忘。像大柳幼儿园与李鹊镇中心幼儿园这样的“结对子”,覆盖着广饶县的每所幼儿园。

近年来,广饶县实施学前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建立了18个城乡、镇村一体化发展共同体,以城区和镇街省级示范园为中心,覆盖村办园和民办园,实现了优质园对薄弱园专业引领的全覆盖。目前,省级一类以上优质园占比达77.2%

为什么“结对”就能够带动整个区域内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广饶县教育局学前教育室负责人郑小丽说:“在规划这18个城乡、镇村一体化发展共同体时,我们考虑了各方因素,让分区划片遵循了‘就近原则’。一方面,地理位置的就近,让开展教研活动、实地交流变得方便。另一方面,村办园向中心园学习,中心园与城区园共进。在这样的模式下,各级幼儿园向更靠近的榜样学习,减轻了压力,也更有动力。”

以李鹊镇中心幼儿园为例,作为李鹊镇的中心园,一边与城区园开展学习交流、联动教研等行动,同步发展、共同提高,一边“包干”李鹊镇的6所村办幼儿园,实行党建引领、人员管理、资源配置等“八统一”管理,并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打造“一园一品,一园一特”,使中心园与村办园既有共同特征又特色鲜明。

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正打破教育体系中那层看不见的发展壁垒。18个共同体之间,既有“横向”交流,又有“纵向”学习。互帮互助间,促进了城乡之间、园所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

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饶县积极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连续15年将城乡幼儿园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惠民工程,全力构建“布局合理、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为强化保障,广饶县致力于做到政府职责落实、优质资源供给、财政投入保障“三个到位”。近年来,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保持在10%以上,持续推进公办园建设,并全力打造广饶县实验幼儿园等6所高标准、高配置的公办幼儿园,保障就近“上好园”的需求。

为高质量满足幼儿园用人需求,广饶县全面实施队伍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培训驱动、教研带动、园所联动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打造“青年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发展梯队。

广饶县在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道路上,通过教育共同体的紧密联结,逐步填平城乡、镇村之间的教育鸿沟,优质教育资源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每个渴望成长的儿童。广饶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杜之宁强调:“广饶县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实施乡村资源提质、保教质量培优、师资队伍建设赋能‘三大行动’,秉持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的初心,让‘幼有善育’的阳光普照每个角落。”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