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优秀征文选登 师生携手 学海泛舟 在三尺讲台上立德树人 初会便已许平生 教书育人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 用心教学生用爱雕璞玉 倾心竭力育桃李微风拂面待花开

第7版:优秀征文选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优秀征文选登
07

师生携手 学海泛舟 在三尺讲台上立德树人

□ 济南大学 范玉玲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我是一名平凡的高校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地上课、下课,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敬仰的头衔,工作平淡却不乏意义地度过了20余年。在三尺讲台上,师生携手、学海泛舟、教学相长;在立德树人的使命中,我坚定了初心,收获了荣誉。我先后获得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山东省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济南大学思政名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了优秀教学奖。

用包容尊重学生

2010年开始,学校号召专业课教师当班主任。相比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能对学生做出更准确的专业指导。于是,年轻的我当上2013级某班班主任。在入学教育课上,我重点强调了我的要求:只有把专业课学好,才能拥有安身立命的本事。立了班规,专业好的学生才能做班干部,如有挂科立即撤换。有了这个思想作指引,班级整体的学风很正。

直到那届学生毕业后的一年,我在市区顺丰快递点遇到了我班一名毕业生,看到他慌乱的眼神和意欲躲闪的身影。他喃喃地叫我:“范老师!”我有点儿惊喜,可看着他的工作服却吃惊地问:“你怎么在这里?”他说:“我在这里送快递!”“啊,那你快忙吧!”我逃也似地离开了那里。

确实,上学时,这名学生就不喜欢计算机专业,四年学下来非常煎熬。经过我的多次恳谈和他的努力,他终于顺利毕业了。

几天后,那个孩子通过QQ联系我,说:“范老师,我给您丢脸了,但是我喜欢现在的工作。”原来,他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网络布线后辞职了。在那个计算机专业学生还很吃香的年代,他选择了自己向往的自由。那一刻,我释然了。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鞭策者,更需要包容者。我们要包容他的平凡、他的瑕疵,尊重他的选择。

用关爱呵护学生

2016年,我接了第三个班,辅导员把这个班交给我的时候说:“范老师,班里有一名留级生,他的父亲来学校了,麻烦您和他谈谈。”

他的父亲诚恳地说:“范老师,孩子给您添麻烦了。我和他妈妈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孩子在大一的时候突然就说不想上学了,休学了一年。”通过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个重度抑郁的孩子。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振奋起来,在休学期间送他到消防队锻炼。他感觉好些了,才回来继续学业。

“范老师,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怎么也要让他毕业啊!”学生的父亲郑重地握着我的手说。“行。”我轻松地答应了。

我打了个腹稿,从理想和实现理想的方法这个角度切入,让学生重燃对生活的希望。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抑郁症患者。当我信心满满地和他大谈理想和专业安排时,我发现他直愣愣的眼神里什么都没有。我磕磕巴巴地结束了和他的谈话。

为了该生,我研究了抑郁症的起因、如何与患者相处等问题,与他的舍友一起制定了“正常相处,悄悄关怀”的方针。作为任课教师,我随时给他讲不会的题。慢慢地,这个聪明的男孩脸上逐渐有了笑容,愿意和我聊两句了。友情和关爱慢慢地把他拉回了正常人的生活。毕业后,该生进入一家很不错的计算机公司。

做教师,仅仅有包容心是不够的,还要真心付出爱和关怀。

用坚持鼓励学生

2017年,我接了第四个班。能干的班长、活泼的团支书和优秀的集体让我倍感轻松。相对于其他外向的学生,那个女孩极不起眼,开学没多久就来找我请假。

小女孩容易心里搁事儿。我让她和我面对面坐着,问道:“怎么了?大学生活还适应吗?”聊天时,我才知道她是红斑狼疮患者,心里“咯噔”一下,感到无限惋惜。她平静地说:“只要长期吃药就能够维持。”

这个安静的女孩在四年大学生活里从没提出过任何特殊的要求,始终保持优异的成绩,并在考研的时候爆了个大冷门——考上了北京服装学院的服装设计专业。

“这是我的理想。由于身体原因,我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奔跑,因此我喜欢画时装美女。”她还是用那细细柔柔的声音说出了20年的坚持,“在面试的时候,我比较幸运,正好有个年轻的硕导需要一个有编程能力的学生。”这个女孩现在就职于杭州某大型服装厂。

这个特殊的女孩教会了我坚持。当她把一切都准备好时,才接住了她生命中的幸运。后来,我在新生面前侃侃而谈时,不再讲大道理和班规,而是给他们讲那个座右铭是“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我的梦想”的CEO学长;讲那个身患多发性肿瘤,只能摇晃着慢慢走在校园里,只能坐着睡觉,活不过30岁,却坚持学习的学长;讲那个为了实现理想坚持20年的学姐。我鼓励我的学生做有理想、兴趣广泛、积极生活、对社会有贡献的青年人。

十余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我学会了包容、关爱和坚持。当我和女儿聊理想的时候,她问了我一个问题:“妈妈,如果再让你选择职业,你想选什么?”我坚定地说:“还是当老师吧!”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