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优秀征文选登 师生携手 学海泛舟 在三尺讲台上立德树人 初会便已许平生 教书育人守初心立德树人担使命 用心教学生用爱雕璞玉 倾心竭力育桃李微风拂面待花开

第7版:优秀征文选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优秀征文选登
07

初会便已许平生

□ 淄博师专 王琪

1991827日,18岁的我从淄博师范学校毕业,当了淄博师专附小四年级(1)班的“孩子王”。

那时候,我们还要手写备课。从第一本备课本开始,我打好红线格。从书写课题开始,我思考导入方式,选取“最佳导语”;我设想教学环节,创意“点子设计”;我把“板画”纳入板书,设计“图文一体”……我站在镜子前模拟试讲,举手投足间会突然忘词,朝着镜中的“她”撇撇嘴,又重新开始说话。

那时候,没有手机,家庭电话也不普及。我给学生每人定制一本笔记本,封面印上红色铅字“家校联系簿”。这本普通的笔记本从《致家长的一封信》开始,晋升为我与家长沟通的“信使”。

备课本陪我成长,“家校联系簿”伴学生成长。“信使”打开了一扇窗,使我了解了一个更神秘的世界。自此,家长的殷殷嘱托、学生的热切期盼、教学的种种困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成为我青灯黄卷下不可或缺的陪伴者。我慢慢地明白:备课,不仅仅是备知识,不仅仅是在课堂、在学校里发生,更根植在每名学生与家长的心中。

我和学生排练主题队会《我爱我的祖国》:一人代表一个省份,戴着头饰,在《娃哈哈》的合唱中围成一幅《中国地图》;在聚餐制作拼盘时,给每个小队定制的蛋糕图案是我特意拜托淄川食品店的老师傅做的学生生肖——一只只小黄鸡;我和46名学生“斗胆”骑自行车到博山白石洞野炊,往返50余公里,一路的记忆伴着袅袅炊烟……

我在摸爬滚打中磕磕绊绊地成长。一年后,我竟然被破格授予“淄博市优秀班主任”称号。3年后,我成为淄博市最年轻的教学能手。我知道,这是对一名教育新兵一腔热情的莫大鼓励!

199591日,我秉承恩师程云岫的衣钵回到母校,开启《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教学之路。

站在师范的讲台上,我让学生看我的备课本,我则现身说法,讲我在附小的故事。学生评价我的课“让人睡不着觉”,并说“毕业后也要成为你”。

附小4年的经验积累是会随着时间的流淌枯竭的。所以,在明媚的春日里、暖暖的冬阳下,每个周四,我又走进附小熟悉的校园,坐在教室里,感受课堂的精彩。我没有等身的著述,却积累了等身的听课本……

我接过附小“语文教育专家顾问”的聘书。一年又一年,每次给附小的教师、家长们讲课时,我知道这是附小对我的抬举与信任。我怎会有一丝的懈怠?附小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比赛,我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一次次、一处处,如自己上课般打磨细节。他们屡获佳绩,慢慢成长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他们中,有我的同事,更有我的学生。

2005228日,母校升格为专科学校,我执教的课程也升级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如春风召唤着我,开启我为期一年的附小双师新实践。

我喜欢附小门前的那株丁香。1991年,我们俩一起“落户”附小。如今,栽下时还没我高的这株丁香已超过传达室的屋顶,撑起一片清凉。

今天,我的第一节课是《一株紫丁香》。带着不变的初心与中年的成熟站在讲台上,我不再仅仅关注自己如何沉浸角色,更着眼于学生的真体验、真学习,以“爱学会学”为教学目标,成为“情智语文”的践行者。

课外,我开辟每周一次的《教师在线》专栏,为家长答疑解惑。我和学生读整本书,成立了“丑小鸭”剧团。我给他们写剧本、说剧本,并且与他们一起把五幕剧《丑小鸭》搬上舞台。从此,《成语故事》《课本剧》《学校情景剧》系列演出成为学生童年闪光的记忆。

2015116日,在这个天高云淡的日子,站在附小五年级(5)班讲台上的是淄博师专2013级学生沈桂名。她即将参加与本科、研究生同台竞技的山东省高校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为提升她的课感,我带她手把手地打磨参赛的课题《晏子使楚》。

这份参赛的设计是3天前我在医院陪护母亲的深夜里完成的。72岁的母亲刚做完心脏起搏器的植入手术,已安睡,我的思绪却在飞舞:导入可结合《杨氏之子》,从“子”的多种理解入手;教学的切入点从“侮辱”开始,联系 “侮辱”的演变;在学习活动环节,设计撰写“感动齐国”人物颁奖词……我趴在低矮的床上,在两张A4纸上记下我的灵感。

和桂名一样参赛的师范生,我带了11届,每届学生都在我“爱”的严苛中迅速成长。屈指算来,他们在省教育厅主办的高校师范生从业技能大赛中获得11个一等奖,其中有7个一等奖第一名。一届届毕业生成为义务教育战线的基石,有很多人慢慢成长为淄博名师、齐鲁名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我算不上什么名师。即便是获得诸如“山东省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书育人楷模”称号,我以为都是沾了学生的光,是“高徒”的给予,是妥妥的“高徒出名师”。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