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从新起点再出发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4年山东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 李明到济南市、菏泽市调研检查 全省高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培训班举办 山村教育的“守望者” 我省学前及小学新生建籍信息采集实现无纸化全覆盖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山村教育的“守望者”

——记诸城市桃园学校校长柴德森

□ 宋伟 郭良

石门山区位于诸城市东南边陲,周边有障日山、竹山、庐山等6座山环绕。大山深处坐落着一所学校——诸城市桃园学校。

作为一所典型的山区学校,桃园学校的“软件”和硬件都极为有限,却一直承担着教书育人、阻止山区贫困代际相传的重任。作为校长的柴德森扎根山区24年,心甘情愿地做学生追星逐梦的“人”字梯。

1999年8月,在众人惊讶和不解的目光中,刚刚参加工作满一年的柴德森主动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毅然决然申请调到桃园区石门初中工作。放着“柏油路”不走,径自“翻山越岭”,和一群山里孩子“长相厮守”。当别人问起他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时,柴德森说:“我是从大山里走出的孩子,我更知道大山需要什么。”质朴如斯,对自己的选择,柴德森就是这样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2016年8月,经过民主选举,柴德森以满票当选桃园区石门初中校长。

脚踏故土,以匠心致初心

20多年来,从毕业班班主任、年级主任到团委书记、教导主任、校长,无论担任什么职务,虽然工作千头万绪,柴德森都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而且哪科需要,他就教哪科;哪科弱,他就教哪科,俨然成了“救火教师”。2022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师休产假,柴德森不假思索,主动承担起这个年级的历史教学任务。

柴德森常说:“教育是我一辈子的事。”他从来没有与课堂脱钩。柴德森坦言,他特别喜欢那种进入课堂的感觉,无论多苦多累,一旦进入课堂就会烟消云散,一拿出教材就特别痛快。在桃园学校,在很多兄弟学校,柴德森都是一名公认的出色的语文教师,中考知识点梳理、考前指导叫人佩服,时不时冒出的金句让学生拍手叫好,写的文章更是一绝,屡屡让人为之动容。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提升起到了极大作用,也成为桃园学校语文组教学的金字招牌。

多年来,柴德森始终保持业余写作的良好习惯,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有木成林”。他将教育生活的心得整理成文,至今已发表200多篇。他写老师的敬业,写学生的可爱,写工作中的反思与感动,以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视角记录了一线教育工作者奋力前行的苦与乐,展现了山区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教育追求。

以身作则,练就过硬打铁本领

当年,原石门乡教委撤销,有两栋房子闲置。学校一名资历较老的中层干部向柴德森提建议,由他和柴德森一人一套,被柴德森当场严词拒绝。后来,柴德森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明确了房子安排的原则和思考,给了全体教职工一个明确的答复,也给了那名干部一个明确答案,并以此告诫全体教职工要“守规矩”。

柴德森为人谦和,平易近人,但在纪律、原则面前,总是很有“脾气”,从来不会打折、退步。每次涉及考试分析等原则性问题时,柴德森都会鞭辟入里,直指要害,让当事人红红脸、出出汗,知“耻”而后勇、知“耻”而后进。

柴德森不仅要求教师们讲规矩,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多少年如一日,柴德森以“铁人精神”激励自己,每天早上坚持5点起床,5点半准时到学生宿舍;即便中午也不休息,和普通教师一样值班照看学生午休。晚上,只要学生宿舍不熄灯,他就不会回去休息。父母年龄大了,他就在学生上晚自习的空隙回去看一眼,然后再匆匆忙忙返回学校。为此,学校上上下下送他两个外号:“桃园学校的长工”“桃园学校最大的钉子户”。这样一位“长工”“钉子户”,翻遍他的履历表,却只有2018年一次年度考核优秀和2023年2月一个“潍坊市校园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原来,每次评先树优的时候,柴德森都会叮嘱其他班子成员:“按照既定的评选办法,评不上我正好,如果评上我了就空过去,评选下一位同志。”仅有的两项荣誉也不是出自他的本意。2018年年度考核的时候,柴德森出差在外,按照成绩推选应该是他,其他班子成员索性就没跟柴德森沟通,直接把结果上报了。2023年的先进个人,经时任桃园区中心校校长李华俊介绍,当时符合条件的只有柴德森一人,所以几乎是“强制性”地把这个荣誉给了他。

不私,而天下自公。柴德森在担任校长后,始终敢于刀刃向内,不仅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伸手,而且一直坚持和普通教师一样参与工作考核,绩效考核量化从不搞特殊化,课时量、兼职工作量、教学成绩、出勤、教学常规等各项指标完全跟教师们“混”在一起,坚持一套标准、一把尺子。对此,教师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关怀备至,相亲相爱一家人

在2021年桃园学校搬至新校区前,老校区配有家属院。柴德森升任校长后原本分到了一套宽敞的住房,算是改善了十几年的住房条件。妻子付兰玉异常高兴,因为家里终于有客厅了,更重要的是有独立的厨房,终于可以告别以前那种满屋子烟熏火燎了,可以接老人过来聚聚了。正当妻子满心欢喜地憧憬时,等来的却是房子被柴德森“给”了别人。原来,学校一名教师的妻子生了二胎,工作太忙,父母需要帮助照看孩子,住房就成了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于是,柴德森主动把分配给自己的房子让了出去。他说:“我们就俩人住。王老师家里人多,孩子小,住这套房子更合适一些。”其实,他心里也明白,这又让妻子受委屈了。谈起房子,付兰玉笑着说:“谁不想住条件更好的房子?但德森这么做,我习惯了。”

想教师们之所想,急教师们之所急,帮教师们之所需,一直是柴德森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的“头等大事”。搬到新校区后,学校不仅没有家属院,而且房屋紧张。柴德森就提前谋划,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尽最大可能让教师们住好。柴德森有一个观点:“凡事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找到最佳方案。”为此,他不但千方百计让教师们乐业,而且竭尽全力让教师们安居。很多看似细微的小事,一次次、一桩桩、一件件,温暖着教师们的心,换来了教师们对他的充分理解和高度支持。

爱生如子,“怜子如何不丈夫”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那我们就做什么样的老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柴德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对待学生都能做到视如己出,不仅有心,而且用心。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他力求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受委屈,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一年365天,只要学生在校,在教室、餐厅、宿舍里经常可以见到柴德森与学生打成一片的场景。他经常到伙房去看看,一再嘱咐工人:“不仅要让学生吃饱,而且要让他们吃好。”冬天,下晚自习前,他到学生宿舍里打开空调;夏天,定时到学生宿舍里喷洒灭蚊药。柴德森的手机通讯录里存着很多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很多学生虽然已经从桃园学校毕业了,但家长还是一直与柴德森保持着联系,时不时地通个电话,聊聊孩子在高中、大学校园里的表现,聊聊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家长们喜欢和柴德森拉呱。一名家长说:“我就服柴校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听他的,准没错。”

九年级中考前,在学生家长签字确认学生报考志愿这一环节,柴德森考虑到学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而且很多学生家长因为外出打工,路途较远,无法及时赶来签字,就带领毕业班教师将“阵地”前移到社区和网格。这样做既节省了家长们的时间,又保证了学生中考的畅行无阻。

“山区的教育苦吗?苦!累吗?累!可总得有人坚守在这里。”无意间的话语却折射出了柴德森质朴可贵的精神世界。“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在“兴办备受尊敬的诸城教育”的前进道路上,在每一座大山深处,都有“柴德森式”的校长、教师在坚守,在付出,在辛勤耕耘。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