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展现山东职教新担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会在济南举办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李明调研检查秋季学期开学工作 全省秋季开学暨学校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图片新闻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走在前 挑大梁·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展现山东职教新担当

——访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新姿

□ 廉德忠 宫珮珊

【总编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很关键。通过改革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打通各种堵点卡点,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我党的战略布局,是当前着力推进的重点任务。

如何加快形成新赛道,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对此,职业教育义不容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一系列部署,为职业教育培植、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指引,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通了理论和实践通道。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点,烟台职业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大力推进党的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突出政治引领强党建、顶层设计谋全局、培根铸魂育新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打牢政治根基;积极探索赋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抓牢抓实科教融汇,开展高水平技术服务;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开展高质量协同育人;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局,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推动职业教育与服务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服务地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为职业教育如何更好、更高质量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富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记者:作为国家“双高”院校,烟台职业学院是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

陈新姿: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党的建设与学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高职强校建设。一是政治引领强党建。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构建起校党委、系部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抓好制度、阵地、经费和纪律“四个基础保障”,推进政治、思想、组织、作风、队伍“五个特色引领”,彰显“烟职党建”影响力。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样板党支部和6个省级党建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实现“一总支一品牌,一支部一亮点”全覆盖。二是顶层设计谋全局。学校党委提出“六个走在前”“十大行动”发展目标和战略,立足建设“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职教名校,建立重点工作闭环管理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将学校发展愿景高效转化为全校上下共同的行动纲领,凝聚起学校改革发展的最大共识和最强合力。三是培根铸魂育新人。构建“大思政”格局。优化思政课程育人平台,用好“数字马院”“胶东红色文化体验馆”等,不断提高思政课建设水平。搭建文化育人平台,深化省级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建设,运用思政影院等载体,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培育匠心文化。拓展实践育人平台,近两年44支服务队获团中央立项,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

记者: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烟台职业学院在赋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推出了哪些创新行动?

陈新姿:烟台职业学院向“新”而行、以“智”提质,不断探索赋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科教融汇方面,坚持立足需求,开展高水平技术服务。主动融入地方。年科技服务到款额超过5000万元,连年实现倍增,“基于食疗的慢性病防控服务平台”研发创新健康饮食产品90种,帮助企业实现产值上亿元。主动走进企业。组织“百名科技人才进百企”活动,帮助企业完成科技攻关项目400余项,与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型远洋渔业船舶设计与建造技术”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主动科研攻关。成立以博士为核心的13支科研团队,建设40个国家、省、市、校四级研发平台,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近年来,学校社会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额近2亿元,创造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荣登“高职高专科研能力排行榜50强”。在产教融合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开展高质量协同育人。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主动对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和烟台“9+N”产业布局,增设石油化工技术等12个新专业,培育18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24个省级重点专业,与4所本科院校5个专业开展“3+2”专本贯通培养,形成“1+8+N”的专业发展格局。密切政行企校关系。与烟台市11个市(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对接万华化学、裕龙石化、比亚迪等“链主”企业,建立烟台市域产教联合体服务管理一体化平台,有效推动3个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2个省级市域联合体、7个烟台市产教融合共同体、13个产业学院落地落实;引入西门子、美国罗克韦尔等一批国际化生产性实训项目;以产教融合为主题的改革项目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动要素深度融合。依托5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和4个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在资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7个、省级实训基地11个,打造典型生产实训项目27个,开发虚拟仿真项目26个,推动产教融合提升层次、走向深入、创新形态。

记者: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阔步走向世界舞台。请您谈谈烟台职业学院在“职教出海”方面的具体做法。

陈新姿: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大局,积极推动国际化办学,成立巴基斯坦“班·墨学院”,建成中巴、中马国际学院,年培训师生50余人,为巴基斯坦输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5门核心专业课程,与12所高校联合为尼日利亚开发职业标准,联合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中资企业,在泰国等国家建设了14个海外培训中心,有效解决了“走出去”企业高水平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3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累计培养国际留学生400余人,组织“中文+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学校先后被授予“中巴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奖”等荣誉,获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亚太影响力50强”等称号。

记者:围绕服务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烟台职业学院都做了哪些探索?

陈新姿:学校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一是坚持“五维并进”,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加强顶层设计,搭建服务平台,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构建校乡发展共同体,形成双向融通、共建双赢、互促共生的发展新格局,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通过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方面的实践探索,构建起“五维并进”助推乡村振兴的全新路径。二是坚持“项目共建”,塑造农村产业新优势。学校对接“三农”需求,开设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10余个乡村振兴专业,整合114名博士的资源优势,以高水平项目建设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开展“校地牵手赋能乡村振兴”活动,承担校地融合项目7项,实现产值上亿元。探索校村共建,帮助农民将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增收5000多万元,形成可复制的电商助农模式。三是坚持“训育并举”,提升技能助农新高度。开展帮扶村“两委”培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对“两委”、村企负责人、农村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培训,助力乡村组织振兴。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面向新型职业农民、乡村创客、农业技术带头人等开展职业培训,年均培训农民工等各类人员10万余人次。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增强学生毕业后在乡村创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成立剪纸、大秧歌等非遗大师工作室,形成了“研学传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路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首批国家“双高”校,烟台职业学院将坚决扛起服务地方发展的时代重任,全面践行初心使命,全面深化治理体系改革,全面提升综合办学能力,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作出更大的烟职贡献。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