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节特刊·新闻 多措并举、全方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名单 “全国模范教师”名单 “全国优秀教师”名单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名单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名单 “齐鲁最美教师”名单 “山东省优秀教师”名单

第3版:教师节特刊·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节特刊·新闻
03

多措并举、全方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山东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持续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分类建设,狠抓师德师风、专业素质、教师管理、待遇保障落实,全方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师培养培训课程,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必修课程,建立教师思想政治常态化学习、师德常态化涵养机制。印发《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党支部工作指导标准(试行)》(鲁教工委发〔2018〕10号),规范教师党支部组织工作,选优配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3754个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

二是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鲁教组字〔2024〕2号),着力健全涵盖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教师队伍建设各环节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构建起教师爱岗敬业、学校严管厚爱、主管部门常态监管、各部门协同配合、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工作格局。开发“山东省师德师风问题线索处置”系统,建立跨部门合作的师德师风突发舆情处置联动机制,对师德师风问题处置“零容忍”。

三是注重师德常态涵养。中国教师博物馆落户山东,大力弘扬孔孟之乡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设立112个省级师德涵养基地和教师实践教育基地。部署弘扬教育家精神系列活动,组织教育家精神宣讲、教师“开学第一课”师德教育,开展教师学雷锋志愿服务,持续推进“树师德、正师风”专项整治活动,形成“齐鲁最美教师”选树品牌,先后涌现出9名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二、以完善成长支持体系为支撑,提升教师队伍执教能力

一是提升师范教育质量。山东省教育厅等5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鲁教师字〔2024〕3号),调整优化师范教育专业结构,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的师范教育体系,提升教师培养“源头”质量。全省新增2所专科层次幼儿师范学校,73个师范类专业通过国家第二级认证,师范类本科专业生均拨款标准达到普通专业标准的1.5倍。建立了省属公费师范生培养制度,累计培养3.3万余人,1.5万余名教师人才充实到农村学校。每年有1.4万余名师范生到中小学校实习支教、1000余名优秀大学生援疆支教。

二是提高教师培训质效。构建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资源,实施“互联网+教师发展”工程,实现中小学教师培训全覆盖。实施义务教育教师专业素质和学历提升计划,创新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立交桥”,支持3万名教师提升本科学历和专业素质,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之比在全国的位次上升至第五位。出台《山东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标准》(鲁教师函〔2023〕76号),开展职业教育“技能大师领航计划”,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双师型”占比达63%。支持938名职业学校、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到高水平院校、科研机构开展访学研修,培养了一批优秀骨干教师。

三是抓好名师队伍建设。实施“齐鲁系列”教师人才培育工程,已累计培育992名齐鲁名师名校长,评选高校教学名师400名,建设了100个齐鲁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43个特级教师工作坊、262个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24人入选国家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积极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建设260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48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00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3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75人入选国家教学人才支持项目。

三、以深化管理改革为抓手,优化教师队伍治理水平

一是理顺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县级机构编制部门管编制总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管岗位总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使用编制和岗位、人员调配,学校负责具体岗位聘用、考核评价、绩效工资分配的工作运行机制,让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近3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平均每年交流轮岗的校长教师超过4万人,交流轮岗比例保持在5%以上。

二是增强教师编制使用效能。通过“县级调、市级补、省级统”的方式统筹挖潜,各级向中小学调剂增加事业编制6.02万余名,其中省级下达周转编制2.12万名,推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持续全面达标。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单列管理。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和人员动态调整机制,每年进行一次“人编同调”。加大对公办幼儿园编制保障力度,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达8万余人。

三是优化教师招聘办法。中小学教师由教育部门组织招聘,提升招聘学历门槛,重点考察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近3年,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1.6万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组织招聘,职业院校招聘专业教师原则上从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高校毕业生、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招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采取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

四、以严格待遇保障为重点,提高教师队伍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完善教师职称政策。按照1%、2%、3%的比例分别在小学(幼儿园)、初中、高中增设正高级教师岗位。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分别提高至11%、15%、25%、35%。全面推行教师岗位分层逐级竞聘,将教案、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研究等业绩纳入代表性成果参加职称评审。建立了专属乡村教师的“双定向”基层高级职称制度、乡村中小学教师职称“30、20、10直评”通道,7.33万名乡村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高校以“生员比”核定岗位,教师职称按照“以岗定职、岗变职变”的原则自主评聘,并根据聘用岗位对应相应职称,构建起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用人机制。省级层面实现教师职称评审权应放尽放,落实各地和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是强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山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指导意见》(鲁教师字〔2024〕2号),凝聚各方合力推出系列可感可及的尊师惠师措施,激发广大教师职业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实行义务教育教师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调整联动机制和比较调查机制,有效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实施艰苦偏远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成乡村教师周转宿舍3万余套,每年为教师提供1次有质量的健康体检。全面取消教师绩效工资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要求,将高校和中小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实际分配总量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占比提高到70%,高校和职业院校创收净收入的50%以上用于教师绩效分配,教师或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在70%和95%之间自主分配。

三是刚柔并济为教师减负。严格审核把关,坚守专项整治的“刚性”,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了《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标准》,建立社会事项进校园“白名单”,实行清单管理、总量控制,没有进入“白名单”的事项,一律禁止进入校园,努力减轻教师的非教育教学负担。创新方式方法,增加专项整治的“柔性”,根据社会事务的性质特点创新采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提供教育资源”“专项组织实施”等多种方式,在做好规范的同时,鼓励和吸引各类有益资源助力立德树人。2024年,省、市、县三级取消或者合并拟进入校园的社会事项915项,以专项方式进入校园的,省级仅保留4项,市均1.1项,县均0.69项,86.5%的事项有机融入了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