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读书 以阅读促进儿童生命成长 图片新闻 做成长的“瘾君子” 再读《平凡的世界》 征稿启事

第7版:读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读书
07
【品 读】

做成长的“瘾君子”

——读《做一个成长型教师》有感

□ 曾亚群

翻开冯卫东老师的《做一个成长型教师》的目录,我就感到耳目一新:上篇《成长即生活:我的开门七件事》,中篇《成长见知行:名师教给我们“五字诀”》,下篇《成长须规划:做一个满血复活的“六一”居士》,“七、五、六”三个数字串起全文,清晰明了,且从自身成长的样本、名师成长的方式及规划成长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成长观。

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教师成长的奥秘,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教师的角色和成长路径。特别是书中提及的“瘾君子”这一概念,更是让我对教师的成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瘾君子”,在大众的认知中,通常是指那些对某种事物或行为产生过度依赖的人。但在冯卫东老师的笔下,“‘上瘾’,其实是指非智力因素良好的状态,是对积极情感、正向情趣的巅峰体验,是无限的热爱和投入。‘瘾者’往往亦为‘痴人’”。“瘾君子”成为一种象征,代表了那些不断追求成长、不断探索的教师。他们对于教育的热情、对于学生成长的渴望、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就如同“瘾君子”对于所依赖的事物或行为的痴迷一样。“读书上瘾,研究上瘾,带着一群小伙伴,不时将创新理念化为行动,又在行动中检验和发展理念,对此也上瘾……对有关教育的事情都上瘾,这其实是成长依赖。这就是对成长上瘾,就是做成长中的‘瘾君子’。”

对学习、反思、行动上瘾的教师,他们如同“瘾君子”一样,对成长有着无尽的追求和渴望。他们痴迷于知识的获取,沉醉于内心的省察,并勇于不断尝试与求证。

学习:上瘾于知识的浩渺

“教师要在读书中生活和生长。”读书,是学习的一种方式。纵观各位名师的成长,无不与读书有着密切的联系。李吉林老师痴迷于情境教育的理论研究,阅读大量国内外教育经典,汲取智慧的养分,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窦桂梅老师致力于主题教学的实践探索,广泛涉猎文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从各类名著中汲取灵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心灵滋养。薛法根老师专注于组块教学的创新研究,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从不同文化中寻找教学智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他们对读书的上瘾也促成了自身的成长。“读书是一种学习,而学习却不止于读书。”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另一个重要舞台。对课堂迷恋的教师,他们痴迷于教学的艺术,不断追求教学的卓越与完美。他们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巧,力求让每堂课都充满活力和魅力。在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对课堂迷恋的教师,他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体验,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他们用教育的智慧点亮学生心灵的灯塔,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成长与启迪。邱学华说:“课堂是我生命的舞台,教学是我生活的全部。”正是这种迷恋,使教师一遍遍钻研教材,探究学法,让每堂课都成为一首独一无二的交响曲。

对学习上瘾的教师,同样会珍惜外出学习坐第一排的机会。坐在第一排意味着一种积极参与和投入的态度,这不仅仅满足于被动地听讲,而是渴望更深入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与知识产生更直接的互动。愿意坐得离讲台更近的教师,想更好地吸收和消化知识,同时能更清晰地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知识的传递。

对学习上瘾的教师,会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遨游,最终,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是自我成长的追求。

思考:沉醉于内心的省察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语),我们也可以讲,未经思考的教育行动、教育实践是没有意义的、缺乏活力和丧失存在必要性的。”思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思考,好比解决问题的翅膀。

如,班里学生识字困难,怎么办?通过思考学生学情特点,从字理、图像、联结等方面入手,学生识字水平开始一点点提高。又如,班里学生没有集体观念怎么办?那就思考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家庭养育,孩子本身的生命气质,还是不喜欢班级理念……从问题出发,思考解决的方案,再到解决问题。在一次次这样的问题解决中,教师、学生双双获得成长。思考,让教育难题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反思也是思考的一种。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进而寻找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反思不仅仅是回顾教学过程和效果,更是深入思考教育的本质和目标,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中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被誉为“语文界的泰斗”,他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语文教师。钱梦龙曾多次表示,自己的成长得益于长期的反思与实践。他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美国著名小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自己的教室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书中说:“思考,像呼吸一样自然。”正是这种不停思考的状态,让繁忙、充实的教育环境得以焕发勃勃生机。在这种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彼此启迪,不断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行动:执着于实践的攀登

行动上瘾是成长型教师的保证。没有行动的反思和学习都是空谈,只有将所学所思付诸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成长。

“让好课成为好作品。”李政涛老师在《活在课堂里》一文中提出:“教师需要敬畏课堂,将其视为自己生命中的重要部分,并用心去经营,让课堂生活成为属于自己的生命。”坚守在自己的课堂里,才能用15分钟备出一堂30年厚重经验的课;只有用心上好每节课,才不至于上了30年还是一成不变。

教师的行动不仅是上好一堂课,而且要带着研究的心态上好一类课;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更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甚至可以通过申报课题来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在一遍遍研究中完善自己的教学主张,用自己的教学主张来实践新的课堂。

只有不断行动,教师才能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特色,还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特色提炼成一本本可供参考的教学专著。

一次次行动,如同一次次攀高。每一次的挑战,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拉伸,跳出自己的舒适区,来到可见更美风景的拉伸区。执着于此,也快乐于此。

学习、反思和行动,是成为成长型教师的三大基石。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不断成长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像“瘾君子”一样,保持对成长的执着追求和痴迷心态,将所学所思付诸实践。正是这种心态,使教师在成长的道路上成为学生真正的引路人,引领他们攀登知识的高峰,共同开启一段探索与发现的精彩旅程。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