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专版 吴鹏:一段援疆路 一生援疆情 刘笑天:从读书到育人 书香浸润教育之路 侯美涛:扎根微山湖畔的农村教师 董凤岐:一生只做一件事 张治国:因为热爱 所以坚守 张玉辉:“三进火场”的小学校长

第4版:专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专版
04

董凤岐:一生只做一件事

董凤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退休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汤第二代传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传统技艺大师。获得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民俗类二等奖、北京工艺美术国际博览会国家级金奖等多个奖项。

1939年,董凤岐出生于北京;1959年,考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面人汤)工作室,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汤的第二代传人。如今,85岁高龄的董凤岐从事面塑创作工作已有60余年,她对面塑创作的执着与热爱令人动容。“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工匠精神,在她身上得到完美诠释。《孔子塑像》《孔子六艺》《孔子圣迹》《微塑十八罗汉》《八仙过海》《霸王别姬》《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红楼梦人物》……董凤岐创作过很多受人喜爱的面塑作品,这也让她捧回多项国际、国内大奖。

1994216日,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节目播出专题片《董凤岐面塑艺术》,对她在面塑创作领域的高超技艺进行了采访报道。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董凤岐带领学生创作的大型面塑作品《盛世欢歌》亮相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庆招待会主宾席,也让古老的民俗艺术面塑登上了国家级艺术殿堂,作品受到社会各界赞扬。

在泉城济南生活近40载,董凤岐的作品融入了许多济南元素,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她也成为济南面塑的代表。董凤岐的面塑技法纯熟,刻画细腻,敷色华丽,结构准确,制作过程干净利落。她的作品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汤派面塑的传统特色,而且融合了现代艺术的精华。她尤其擅长捏塑古典美女,捏塑的人物造型通俗而不媚俗,富丽而不失典雅,既有传统绘画的风采神韵,又有面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专注于面塑创作的同时,董凤岐还收徒授课、传授技艺。走进学校,深入课堂,编写教材,宣传推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不遗余力。

2015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工作。此后,董凤岐每年都会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授课,认真传授面塑技艺。同时,她还建立了面塑技艺交流群,与学员在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探讨和解决技术难题。为了促进面塑技艺更广泛地传播,董凤岐坚持收徒授课,现已正式收徒50余名,培养了多名市级、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面塑艺术极具中国特色,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董凤岐的面塑表演现场都不乏观众围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特色,只有中国才有的面塑。”董凤岐常常自豪地说。“以面塑形,以形达情。”董凤岐与面塑艺术相融相生,相互成就,我们期待她有更多的作品问世。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