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课程为王”研学实践新样态
——平阴县凝聚县域力量助推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纪实
相关链接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的指导和帮助。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摘自《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县内17条专题研学线路、7条综合性研学线路,县外153条研学线路,学生“研”“学”“玩”相融,异彩纷呈;29套研学课程包罗万象,学生“行万里路”,阅世间大书,不亦乐乎;38名研学导师陪伴学生感受文化圣地、打卡红色地标,学生在游历中长知识、陶性情、砺品性……
平阴县凝聚县域力量整体推进研学实践,让中小学生迈进更加广阔的求知世界,寻梦未来,眺望美好的诗和远方。
“出身、父母、家庭皆无法限定未来。少年当自强,方能让前途闪耀光芒。”5月16日,平阴县榆山小学组织开展“背着《论语》进曲阜”研学活动,游览尼山夫子洞时,六年级(3)班学生史传鑫深受触动;在内蒙古研学时,六年级学生郑惠予一步三滑、最后一个爬到25米沙丘顶端时,由衷地发出胜利的喜悦“我决定了,从今天开始坚持减肥,好好运动”;金秋时节,平阴一中组织了“行阅耕读承志,畅趣生态至美”徽州研学,当进入古代科考号舍,亲身体验考生伏案答卷情形后,一名学生发出对成长之路的感叹“成功的人生哪有捷径可走?要熬得住奋斗中的苦苦等待,要经历败而不馁的重生”……
对学生而言,每次研学实践都是一场心灵的涤荡,都是“新一天”的开始。
一边是教育部门努力地让研学实践成为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一边是学生乐此不疲地沉浸在“读无字书、行万里路”的研学旅途中。在平阴,研学实践作为一门综合活动课程,学生心系之、向往之,开展得如火如荼。平阴县是如何做到的?他们又用什么杠杆撬动了社会各界对研学实践的支持和热情?
成立专班,规划线路,开发课程,汇聚合力——
主动作为:凝聚县域力量整体推进研学实践
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研学实践的高质量推进之路,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平阴县的部分学校也曾自主、零散地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指南、科学指导、专业师资和资源支持,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我们采取教育部门牵头统领、相关部门协同联动、以学校组织为主的方式,凝聚县域力量整体推进,促进了研学实践规范有序地开展。”平阴县教体局局长孙海平介绍说。
举县域之力整体推进研学实践尚无先例可借鉴,平阴县为此进行了哪些尝试和探索呢?
——组建研学专班。2022年8月,平阴县成立研学专班,作为教体局新设机构,抽调相关人员对全县中小学研学实践相关工作进行规划和指导,为研学实践提供了组织保障。同年10月,制定了《平阴县中小学研学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方案》,对研学的任务目标、课程开发、实施进度进行全局筹划,为研学实践制定了“路线图”。紧接着,由15名专家组成的研学课程指导专家小组、由38名县内综合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研学工作小组同时成立,为研学实践加速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师资保障。
——活动全员覆盖。将研学实践纳入学校工作计划、课程建设方案,从小学到高中全学段,全员参与。在时间安排上,每学期小学生2天、初中生3天、高中生4天,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健康成长。
——汇聚研学合力。研学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的支持。为此,平阴县对全县278名家委会主任进行了研学通识培训,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明确告知研学流程为“学校组织发动,学生自愿报名,专班课程审核,研学平台管理”。同时,县教体局会同公安局、交运公司、妇联、发改委、保险公司、文旅局、研学基地等多家单位,就学生研学相关的交通、安全、保险等事宜进行了磋商,获取多方加持,全方位营造最佳研学环境。
——用好研学平台。为实现研学资源共享,促进规范管理,平阴县创建了研学实践资源公共服务网络平台,依托大数据、数字化、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实现了在线申报备案、大数据同步统计、行后效果评估等信息化智慧服务管理。同时,凡是平台上推介的研学基地与课程均经研学专班严格审核,确保研学目的地的专业化品质。
——无忧化保障运作。针对“安全风险大,想动不敢动”的现状,为抵制个别社会研学机构虚假宣传、游而不研的市场乱象,平阴县成立了金科教育有限公司,按照“保成本,保安全,兜底线”的原则,以低成本收费、高额度保险、高风险兜底的承诺,化解了社会各界的隐忧。
县内81个研学资源点、17条专题研学线路和7条综合性研学线路,县外153条研学线路——
科学规划:让本土资源走进学生研学视野
平阴县是世界阿胶之源、中国玫瑰之都、齐鲁泉水之乡。这三张文化名片,为其开展研学实践提供了缤纷多彩的课程资源。
平阴县还是黄河进入济南的第一站。当黄河蜿蜒而入平阴时陡然呈现苍龙摆尾直角前行的奇观,而后一路咆哮奔向远方。黄河精神滋养着岸边的平阴人民。
平阴县还是教育名家辈出的地方,万世师表孔子曾在平阴县孔子山上开坛讲学,明朝万历皇帝的老师于慎行、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老师黄石公都是平阴县东阿镇人。
平阴县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秦培伦、吴鸿渐、熊善隆三位红色英雄人物曾经在这里战斗;兴隆村的平阴县第一个党支部、王楼村的老县委旧址、野场村的抗日民主政府诞生地都曾留下革命先烈的奋斗足迹……
平阴县拥有独特的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我们结合县情、校情、生情,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等,遴选建设了一批平阴县自己的研学实践基地。”平阴县研学专班主任张岳介绍说,让星罗棋布的研学资源发光发热,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三问”,是平阴县研学实践追求的目标。
于是,芳蕾玫瑰研学基地、阿胶祖源研学基地、东阿古城研学基地、齐鲁泉乡研学基地、绿泽画院研学基地、伊利乳业研学基地、北市花乡研学基地……县域内多种类别、多种样态的场所成为突显平阴特色的研学资源,进入中小学生的研学视野。
当学生从校园走进平阴的青山绿水,走进文脉悠长的历史,走进蓬勃发展的企业、乡村,他们对家乡美的感受从来没有这样真切,对平阴文脉的触摸从来没有这样贴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和认知。经过充分调研、精心梳理,平阴县将这些研学资源确定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历史人文、自然地理、乡村振兴五大类型,精选出81个研学资源点。然后连点成线,规划设计出县内17条专题研学线路和7条综合性研学线路。同时,积极对接外部资源,扩展了153条县外研学线路,并将县内、县外线路编印成册,为学校根据校情、学情选择研学课程提供了参考与指南。又按主题分类编制发布了一整套平阴县研学地图,编拟了线路配套的《学生研学手册》,解决了“哪里研”“研什么”“怎么研”等重点、难点问题。
为推进研学实践向更深处漫溯,平阴县打通了县内、县外两个循环。县内循环力求中小学规定年级的学生全员参加,确保经教体局审核通过的研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外循环是指导高年级学生走出去,参加沿黄九省区、北京、上海等地的研学实践。去年暑假以来,平阴县近2000名学生分别奔赴泰安、聊城、曲阜以及内蒙古、河南、山西、江西、湖南等进行研学实践。
在“走出去”的同时,平阴县还注重“请进来”,以高品质的研学课程、高素质的导师队伍、高配置的研学基地,吸引省内外沿黄九省区、长江流域的研学团队1.5万人次前来研学。所得收益以玫朵基金的形式拨付至各中小学作为研学经费,最大限度降低了学校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研学资源,我们盘活闲置校舍,加快推进教体局自建基地、营地的建设。目前,已规划建设劳动实践研学基地、心灵护航研学基地等。”孙海平介绍说,“无论研学基地的设施、研学课程内容还是研学活动设计,都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建设。建成后,一次性接待研学团队规模将从现在的400人增加到2000余人。”
29套精品研学课程,“行前、行中、行后”三段式落地执行——
“课程为王”:目之所及、行之所至、心之所向,皆为课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月30日,平阴县“追寻伟人足迹,强国复兴有我”研学团队走进毛泽东的故乡韶山。学生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前接龙吟诵伟人的磅礴诗句,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宏伟志愿,体会中国革命艰难的征程,对革命胜利成果来之不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理解更直观,也更加深刻。
这一场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其他研学团队羡慕的目光。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为这种“课程化”研学实践点赞。
“研学实践,课程为王。基于课程的研学,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研深、玩透、学好。”孙海平介绍说,平阴县的研学实践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把研学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估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在我们看来,没有课程的研学是假研学、伪研学。”孙海平补充说,“不论哪种形式、去哪个基地的研学实践,都要做到有计划、有课程、有师资、有效果。”
新学期刚刚开学,平阴县锦东小学校长王虎就召集相关人员对新学期的研学实践活动进行了谋划。上学期,他们组织的“仰泰山之高,立泰山之志”研学实践得到了家长、学生的支持和喜爱;这学期,他们计划开展6场次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向研学专班报备、点单后,写入工作计划,并着手课程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平阴县要求中小学将研学实践列入学校计划,进入学校课程,落实到教育实践中;研学专班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协调安排、全程跟踪指导,保证了研学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
“目之所及、行之所至、心之所向,皆为课程。”孙海平说,“课程开发是研学实践活动的前提和关键。”平阴县围绕县内研学资源点和县外研学线路,组织相关专家、研学指导师,精雕细琢县内、县外线路,推出了29套精品研学课程,将场域资源、课程内容、实施计划等在研学平台公布,供各学校进行研学菜单式选择;向学生发放《研学印记》4万余册,供学生记录自己的研学旅程和成长印记。目前,平阴县已经初步建立起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实践课程体系。
任何课程的实施,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尽快培养一支专业素养较高的研学导师队伍,平阴县聘请国内知名研学专家,对各学校推选的业务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研学导师集中培训和长达半年的跟踪指导,38名教师通过笔试、答辩、案例实操等多轮次测试,取得了研学导师资格证。同时,选派研学导师赴浙江和河南等地参加国家级研学大会,并组织全县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研学课题研究、论文评比、基地课程实操展示等活动,提高了研学导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研学实践的育人成效,取决于“行前、行中、行后”三段式课程的落地。切实上好行前课,提前推送研学导引问题与课题,按时发放《研学手册》,是研学专班予以批准实施的必要条件;行中,不是单纯地参观行进加解说,而是在参观、体验的同时合作探究、高频互动与问题求解;行后,进行研学成果展示和参与质量评价,学校、教师、专班同时进行问题清单汇总,将问题汇总后反馈到基地,进行整改提升。
“例如,‘背着《论语》进曲阜’‘读着《水浒传》上梁山’等研学活动的行前一个月,研学专班就组织研学导师进校指导或者执教行前课,学生人手一本《论语》《水浒传》等经典书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阅读收获,收集信息,筛选感兴趣的话题和问题,然后带着思考、带着课题、带着兴趣开启研学之旅,让学生在游览的同时更会研、更会学。”张岳介绍说,课程落实的三个阶段,内容侧重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把“课程为王”理念落到了实处。
五大研学主题,让学生在研学路上遇到更好的自己——
主题先行:让研学实践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
“走进圆明园,我顿时产生了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一方面源于旧中国积贫积弱,没有力量保家卫国的状况;现在,国家强大了,而圆明园却已被烧成废墟,这种不可复制的‘无力感’,真的痛彻心扉。”谈起春节期间参加“志存高远,复兴有我”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参观圆明园时的感受,平阴县实验学校九年级(5)班学生席澄宜依然很激动,“我一定好好学习,奋发图强,绝不能让历史悲剧在我们这一代重演。”
围绕培根铸魂、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格局,平阴县开展了五大类主题鲜明的研学实践活动。“志存高远,复兴有我”研学实践是其中一个主题。面对人工智能时代、AI时代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他们还引领学生走进青州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聊城中国航天博物馆、山东省科技馆等观察、探究新知识、新体验、新创造,启蒙、激发了学生“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孩子们参加研学实践,不但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更强大了。作为家长,我们非常支持。”家长席传宏真切地说。内蒙古之行,学生骑马射箭、在沙漠露营,一个个心花怒放;去安徽研学,学生走进西溪南,漫步宏村,看参天古木,听潺潺流水,望幽幽南山,顿时心旷神怡;在江西研学,登临滕王阁,体会“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学生“沉醉不知归路”……据研学指导师李西龙介绍,这是他们围绕“天地大美,不言而愈”主题开展的相关研学实践,学生常见的焦虑、抑郁、暴躁等不良心理倾向在亲近自然、融于自然、忘情自然中得以缓解,心灵深处悄然生发出满满的正能量。
孔子等古圣先贤是驰誉世界的文化名人,更是中华儿女见贤思齐的精神坐标。为此,他们开展了“致敬经典,追慕先贤”主题研学实践,学生“背着《论语》进曲阜”“读着《孟子》进邹城”“读着《水浒传》上梁山”等研学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精神成长水乳交融,余韵悠长。同时,平阴文庙、章丘国家宝藏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为平阴学子播下了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开垦了一片片文化自信潜滋暗长的沃土。
“追寻伟人足迹,强国复兴有我”主题研学,是他们结合大思政课堂推出的一条精品线路。春节前后,研学团队走进韶山,向伟人敬献花篮,吟诵着“孩儿立志出乡关”的诗句,追随伟人足迹到达橘子洲头,吟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继而转道井冈山,到达西柏坡。一路走来,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波澜壮阔的一生,生发出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新学期,瑞金、遵义、延安、北京四地仍是这一研学线路即将完成的四个点位。同时,平阴县委旧址、平阴烈士纪念馆、东平万里故居、莱芜战役纪念馆等红色研学基地都是他们的必到之地。
为增强学生的“家国”意识,他们今年还特别开发了“目之所及,皆为华夏”主题研学实践线路。“世界并不和平,我们只是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度,但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张岳介绍说,新学期,他们将组织学生去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让学生感悟祖国捍卫和平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到东北珍宝岛边、鸭绿江边、杨靖宇纪念馆,去云南麻栗坡老山战役纪念馆,让学生体会“目之所及,皆为华夏”的激情和自豪,将领海、领土、领空的概念深植于学生心中。
五大主题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遇到了更好的自己。在青山绿水间,学生的身心健康、科学意识、探究精神得到迅速提升;在风雨旅途里,磨砺出坚忍顽强的意志品质,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在览山凭海间,激发起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自觉和自豪,迸发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热情和力量。“这是与我们课本上读来、脑袋里的想象,完全不同的体验。”学生纷纷表示,研学实践让他们感受到了区别于校内、课堂的另一种生动鲜活的学习方式。而德育目标,也在真情景、真体验、真感悟中入脑入心。
写在最后
研学实践是社会性、系统性民生工程,是构建全环境协同育人新格局的关键。只有努力提供家长看得见、学校负担轻、基地用得上的研学服务,才能取得想要的教育效果。这一点,平阴县做到了。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是研学实践的价值所在。这一点,平阴县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当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研学实践养蕴的品性和精神正在勃发出向前、向上的巨大力量。
截至目前,平阴县已有4万人次参与了研学实践,研学足迹遍布县内、省内大部分研学资源点,省外研学已到达北京、湖北、江西、安徽、内蒙古等10个省、市、自治区。新学期,全县提报研学申请240多份,参与学生1.5万人次。平阴县研学实践正走在研深、学好、玩透的征程上。
县领导调研杏坛耕读研学基地
在清华大学研学
黄河流域研学联盟
洋溢在心中的幸福
在省博物馆研学
品尝当地美食平阴梨丸子
(图片提供:平阴县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