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为教书育人精准“画像” 临沂市兰山区:让关爱之花绽放在乡村教育沃土 图片新闻 平阴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研学基地启动 威海市:幼小巧融合 链接助成长 日照市东港区:劳动教育“小基地” 赋能学生“大发展”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临沂市兰山区:让关爱之花绽放在乡村教育沃土

□ 通讯员 李正华 刘胜堂

“我们家孩子很内向,您来家访以后,她越来越喜欢学校和老师了,学习也变得比上小学时积极多了。再次感谢您!”这是临沂市义堂中学2022级(3)班学生高艺嘉的家长给前段时间来家访的该校校长于国华发来的短信。

作为一名农村学校校长,2021年,为落地落实“让学校充满爱与尊重”这一教育理念,于国华开始了坚持至今的校长家访之行。据了解,3年来,他利用周末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家访,即校长一个人到一家针对一名学生进行精准家访。这些学生有的是班主任推荐的,有的是家长通过校长抖音号“点单”的。一年下来,于国华能家访40名左右学生。截至9月底,他今年已经对27名学生进行了家访。

“通过家访,我对农村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看到家长的热情以及学生在家访后的变化和进步,我也感到由衷的高兴。”于国华感慨道。

随着该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大量乡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就造成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关爱,从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遭受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目前,在兰山区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约占40%,未成年人特殊群体约2.04万人。

于国华不是在乡村教育沃土上播撒关爱种子的独行者。针对上述乡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兰山区启动了“青烛童行”志愿服务队教育关爱项目,建立了“秉烛者”团队,实行以“一对一关爱”为支撑、以“七彩烛火”志愿服务为拓展的服务运行机制。一方面,凝聚家校社育人合力,成立了涵盖区教体局工作人员、乡镇党委分管同志、学校教师、家长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的服务队,覆盖所有乡镇,打通服务渠道。另一方面,结合具体关爱任务,精准吸纳法律、医疗、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提供专业服务。同时,通过培训赋能、评优激励,不断提升“青烛童行”项目的服务素养和积极性。在帮扶方式上,通过“教师+社会群体+大学生”有机组合,“一对一”招募匹配志愿者,“一生一档”建立关爱对象帮扶档案,“一生一案”给予教育关爱。

在资金保障上,依托兰山羲之助学专项基金,积极链接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捐赠,保障服务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在服务活动上,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农家书屋等社会资源,打造覆盖全区的社区少工委场所,并结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创建“七彩烛火”服务活动体系。开展红色教育研学等“先锋红”活动,资助、亲情陪伴、家庭走访等“温暖橙”活动,生命教育、安全自护、法治教育等“平安黄”活动,兴趣教育、劳动教育等“活力绿”活动,作业辅导、寒暑假云支教、主题阅读等“成长青”活动,心理教育、人际交往等“宽广蓝”活动,梦想教育、思想教育等“魅力紫”活动,让教育关爱更具亲和力、陪伴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3年来,该项目已形成17支志愿小分队,志愿者765人,共开展服务3000多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达2万小时,每年帮扶约400名学生。2023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减免课后服务费34.5万元,为314名学生申请国家资助金15.7万元。被帮扶学生无一人辍学。服务活动被多家媒体报道,志愿集体和个人也获得省、市级荣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整合校内外教育关爱资源,把教育关爱工作与‘五育融合’、强镇筑基、课外服务、教育资助等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抓好长效常态工作,让所有乡村学子都享受到温暖而有质量的教育。”兰山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教育关爱”志愿服务队队长付红军这样说。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