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访滨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美 山东教育代表团出访新加坡新西兰 中古(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成立 省教育厅(委)组织开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教育辅导 严 正 声 明 淄博:奥运冠军进校园 师生共上思政课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走在前 挑大梁·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

答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答卷 共筑教育强国之梦

——访滨州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美

□ 记者 胡怀旭

【总编说】 近年来,滨州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以百舸争流的奋斗姿态,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提出“教师为魂、质量为本、均衡为基、改革为先、特色为要”的发展理念,教育的事优先办,学生的事加急办,教师的事重点办,以尊师重教的举措兑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承诺,努力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增强,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省级教育“金名片”。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近年来,滨州市是如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

李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近年来,滨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多项教育改革中形成优势,发出滨州改革强音。一是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育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强师队伍。着力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交流轮岗改革、校长职级制改革、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以及委托培养师范生改革,多项改革成效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创成全国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委托高等院校培养师范生试点,齐鲁教育名家入选人数、比例均居全省第三位,教育人才招引数量和培育质量实现“双突破”。二是深化基础教育若干改革,加快扩优提质步伐。统筹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双减”改革、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校园足球改革、家校社共育改革等综合改革事项,形成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实施体系。滨州整市创成省级学前教育游戏试验区,创成1个全省首批“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普惠园覆盖率提高到90.2%,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义务教育“强校扩优”行动和“强镇筑基”试点镇均实现全覆盖,居全省前列。探索实践由课后服务向课后教育延伸的新模式,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100%,有服务需求的学生100%享受服务。校园足球改革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获评“全国优秀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家校社共育改革经验推向全国,连续4年获评“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三是聚力职业教育办学改革,打造一面鲜亮旗帜。谋划实施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打造“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专业即产业”的“三即”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打通技能人才供需两端,1000多家企业与各类院校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校企合作。今年,7所中职及联办66个专业点获批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占比全省第一。产业专业匹配度达80%,年培养中高职毕业生2万人,留滨就业率为77.85%,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输送了急需技术技能人才。近3年来,滨州先后成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全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和“山东省职教改革成效明显市”。四是助推高等教育改革,更加塑成资源优势。高校作为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教育、科技、人才的结合点,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龙头。滨州积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资源扩容和校地深入合作,截至目前已拥有2所本科高校、2所高职院校及2所技师学院。近年来,山东航空学院的成功更名,滨州医学院滨州校区的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滨州职业学院升级本科高校的步伐加快,滨州康养职业学院的筹建进展顺利,滨州开放大学的成立,“山东高校滨州行”活动的成功举办,一系列校地合作项目的签约落地,等等,标志着滨州高等教育正向着特色化、优质化方向加速迈进。

记者: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强支撑。滨州市是如何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呢?

李美:近年来,滨州市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首位,着力探索和构建“引培用管”四项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名师队伍,辐射带动整体师资培优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联动“引”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滨州成立了由组织、编办、人社、教育等部门组成的教育引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完善的“联通部门、贯通市县、一体推进”工作机制。为部属公费师范生和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开辟“免笔试”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以人才引进方式,面向部属类师范生“校园直招”;校地联动,与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探索校地联合育人、人才贯通选拔的新模式。近3年,全市招聘教师5000余人,引进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省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高层次急需人才600余人,为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二是精心“培”才,扩优骨干名师资源。实施梯队培优,连续实施4期“三名”培养工程,每年拨付专款200万元用于培训,已有600人获评滨州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称号,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格局。实施定向培优,积极推进学前教育“3+4”本科学历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工作,接续推进委托师范生培养改革。实施评价培优,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优化教师绩效考核工资分配方案,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分类评价体系,树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鲜明导向。三是导向“用”才,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建立首席教师制度,在薄弱学校成立首席教师工作室,由名师担任主持人,切实推动薄弱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实施“名师”计划,完善教师跨学校、跨区域交流机制,全市创新设置“名师岗位”657个,按标准实施奖励,引导名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带动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名师工作室”,让学科名师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让年轻骨干教师在团队中加速成长,让名师工作室不断推动教研创新,搭建起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模式。四是党“管”人才,厚植师德榜样力量。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过程党建”将政治标准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建强各学校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建好党员教师队伍,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构建自我、同行、家长评议的多主体评价方式。建立涵盖全市教师的师德考核信息库,推动教师信用信息录入常态化。落实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定期开展教师从业限制审查,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构筑多维度师德荣誉体系,积极培树师德先进典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在教育强国建设和教育强省建设的新征程中,滨州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李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把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为我们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奋力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滨州一定会敢想敢干、守正创新、进位赶超,为建设教育强国和教育强省贡献滨州力量。一是在立德树人上“强引领”。坚持德育为先,深化强德固本行动,围绕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指导学校将“五育并举”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在整体实力上“强筋骨”。把质量作为贯穿各学段教育的“生命线”,全面实施高效度课堂、高水平教学、高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资源的充分供给、均衡配置、公益普惠,严格执行城镇居住区与配套教育设施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持续做强已有改革品牌,努力贡献新的改革智慧,在改革中努力打造一批教育特色、教育品牌、教育高地。三是在办学效能上“激活力”。统筹抓好学校新建、改扩建、撤并等工作,优化教育资源规划和布局,让学校设施精良、功能完备、校园优美,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上学、上好学校的需求。选好学校书记、校长“领头雁”,探索和优化校长公开选聘、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等机制,确保校长成为一心一意管教育、办教育的行家里手。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绩效等过程管控制度体系,为学校增保障,为教师减负担,让教师精心育人、让学校潜心办学。四是在队伍建设上“下硬功”。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固树立师德第一标准,统筹实施好“三名”培养工程、城乡“名师”岗位计划、集团化办学“首席名师”制度、市县名师工作室建设等队伍培优工作,优化初中起点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程序,实现教育人才培养的超前规划、精准选拔、梯次培优、整体提质。五是在发展保障上“固根基”。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巩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发展格局,抓好教育党建过程管控机制,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落实“保障为重”理念,协调争取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需要,为教育事业发展打造稳固基础。深度巩固平安校园建设,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切实把校园建成群众最放心的地方,办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录入:袁飞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