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关于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融通教育圈”的实践研究 关于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实施策略

第6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6

关于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融通教育圈”的实践研究

□ 庄延涛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济南市长清区结合区域优势和发展实际,以构建“融通教育圈”为抓手,通过强化“三个全面”,形成“融通+”模式,促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融通+机制”,全面盘活育人资源

立足实际,规划“融通教育圈”。山东省《关于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出台后,长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于2023年初成立全环境立德树人领导小组,副区长任组长,区教体局局长任副组长。通过深度摸排71所学校、对10个街镇进行资源普查,全面摸清学校教育在资源、师资、课程、活动等方面的真实需求,首创性提出“融通教育圈”创建思路。

整合资源,组建“融通教育圈”。依托“政府支持力度大、驻地高校品质好、社会科教资源多、教育提质劲头足”的区域优势,结合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及行政区域划分,长清区将全区统整为22个“融通教育圈”,对接13所驻地高校,确定44所实验学校,认证68家资源单位,拓展24处社会实践基地,并正式为相关单位授牌,克服学校教育在理念、场地、设备、技能上的局限。如马山教育圈内,马山中心小学积极与驻地高校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共建强镇筑基项目,全方位加强校地深度融合;组织学生走进资源单位史元厚烈士纪念堂、马山振兴学院等,持续开展革命教育、生态教育;学生在劳动实践基地安普瑞科技有限公司探求一枚鸡蛋背后的劳动流程与科技力量。

厘清任务,规范“融通教育圈”。长清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发布《关于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融通教育圈”工作方案》,并举行“融通教育圈”启动仪式,聚焦“学校育人、家庭育人、社会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五大核心任务,细化家风建设、课后服务、校地融合、社区联动等15项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分工与时间流程,为“融通教育圈”实践画好路线图。如推进家风建设方面,重点深化三条实施路径:一是建好家长课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培训与研讨交流,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普及;二是用好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巡讲巡展,组织“文明家庭”“幸福家庭”创建活动,选树“最美家庭”“最美家长”等先进典型;三是沟通好家校关系,通过“立德树人进万家”“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针对自我管理、习惯养成、生命教育、心理健康、亲子关系等给家长提出科学建议。

“融通+课程”,全面提升育人品质

推进宣讲,深化思政课程。组建名师专家、家庭教育、青年讲师、好少年、网络文明、法治宣讲等11支“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团”,成员由82名党员干部、名师名校长、专家学者、家庭教育讲师、优秀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组成,定期面向学生、教师、家长宣讲教育政策、育人理念、身心健康等知识。2023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宣讲280余场,受众4.8万余人次。如,第三实验小学以黄河文化为抓手,借力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优势,确定了“黄河文化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堂,每周四交替进行,探索出大中小学思政课堂一体化实践的新模式。学校还邀请长清区河务局的宣讲专家到校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专题讲座,让学生从通俗易懂的事例中学习法规,倡议学生保护黄河,传承黄河文化和精神。同时,学校策划了“云游黄河”“红领巾广播站”“黄河文化社团”等活动,通过“宣讲+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从黄河礼仪、黄河诗词赏析、黄河名人和黄河节气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学习。

强化合作,研发特色课程。以校地融合、校社联动为牵引,从跨学段和跨学科视域研发40余门特色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如大学城教育圈内,长清区大学城实验学校借力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技术、人才优势,实施中医药人才贯通培养计划,开设全国唯一“扁鹊少年班”。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为学生上课,让中医药成为青少年能够“看到”“摸到”“感到”的事物。学校获评山东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济南市首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龙泉街道教育圈内,长清区石麟小学与实践基地金谷园开展劳动教育的项目合作,以“五育融合”为手段,构建“三育五通”一体化劳动教育育人体系。学生既可以在田间地头掰玉米、种花生、拔萝卜,又可以在劳动教室里体验古法造纸、制作传统扎染,实现了探索性创新劳动、艺术审美性劳动、社会公益性劳动、生活自理性劳动的完美契合。

丰富活动,创新融合课程。长清区挖潜重要节日的育人价值,将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有机结合,通过社会实践、主题研学等活动形式,打开学生融入社会的“绿色通道”,先后组织精品实践活动260余次,5.8万余名学生参与实践。如,为不断加强青少年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长清区教体局与济南市委党校大峰山现场教学基地联合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苗”大峰山革命精神进校园活动,采取聆听红色故事、观看红色影片、宣讲红色精神、诵读红色书籍、合唱红色歌曲、打造红色阵地等形式,将红色基因有效融入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小学党史、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此外,清明节“致敬英雄”活动、国庆节“强国有我”活动、中秋节“故乡月明”活动等,使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进一步提升。

“融通+协同”,全面优化育人生态

积极对接,与高校“手拉手”。长清区实施“校地联合育人双向共赢未来”工程,形成“校地党建融合”“高校特色知识进校园”等8个维度融合模式。依托科研机构资源、与高职院校合作、与企业联合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全区已有34所中小学校与高校建立66项合作项目,使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建成“命运共同体”。如2023年,山东师范大学与长清区人民政府签署《全面合作办学框架协议》,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长清校区揭牌。学校依托山东师范大学及其基础教育集团、附属小学本部校区,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师资培训和教研活动,实现了省、市、区、校四级教研活动的联动。

真诚沟通,与家长“肩并肩”。长清区在济南市率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结合区域特点提出了“心康家和育新人”理念,构建了“13419”体系,通过家庭教育月、“心灵驿站”公益行动、“心康家和”微课等举措,探索出“心理教育正向化,家庭教育本土化,心育家育一体化”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样态。如长清区凤凰路小学聚集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以“三心”(家长养育之心、学校培育之心、社会关爱之心)为原则,通过好机制协同育人、好教师专业育人、好父母榜样育人、好活动齐心育人、好家庭和谐育人、好社区资源育人“六好”路径,开展课程教学、家长督学、家校论坛、个性化的家长沙龙、家校社区共建等活动,着力打造“家·恒·爱”家庭教育品牌。

全面呵护,与学生“心连心”。长清区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济南市成立了首个心理教育研究中心,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与教育引导工作。采用热线援助、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科普讲座宣讲等形式,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常态化心理援助。在教体局公众号推送自主研发的30余期“心康家和”微课,确保全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如长清区乐天小学建成了200平方米的“童乐”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的协助下开展儿童品格研究,研发校本课程“儿童品格教育”“绘本心理课程”,并陆续成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济南大学心理学院的实践基地,由此组建起一支由专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大学教授、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专业队伍,时刻守护学生成长。

通过一系列努力,长清区“融通教育圈”的育人经验相继入选“2023济南市教育综合改革全链条培育项目”“济南市全环境立德树人十大品牌项目”“济南市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优秀案例”。

(作者单位系济南市长清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