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枣庄市:“大家访”成家校共育“法宝” 五莲县:“三知”教育助力全环境立德树人 图片新闻 山东省足协E级足球教练员培训班在定陶举行 美育浸润当多些学生视角 潍坊市奎文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潍坊市奎文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 通讯员 王长彦 孙晓蕾 刘璐琦

“品味经典,感受浓郁的芳香;沐浴经典,熏陶纯洁的心灵。我们爱经典、唱经典、诵经典,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我们少年的心中……”在潍坊市奎文区“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节开幕式上,学生表演的《传诵论语,涵泳经典》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

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焕发活力?近年来,奎文区依托“孔子学堂”建设,通过抓好课程、师资两大要素,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教育资源,让其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本次读书节的精彩呈现,便是奎文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取得育人成效的充分展现。

打造“孔子学堂”教育阵地

在奎文区实验小学“孔子学堂”里,教师画的孔子像栩栩如生,学生手写的“孔子学堂”名言苍劲有力;学堂四周挂满了“二十四节气图”“梅兰竹菊”衍纸作品,三年级学生正在练习自编自导的《三字经》手语操……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该校校长关洪钢表示,学校立足“中和”文化理念,为学生打造了“孔子学堂”传统文化育人空间,开展了“实小娃讲汉字”、传统文化成长营、经典诵读等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成长,以文化人。

奎文区依托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优质资源,不断深化“孔子学堂”建设。20226月,该区举办了首批“孔子学堂”授牌仪式,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的负责同志为18所中小学授牌。截至目前,全区已获批“孔子学堂”39处,实现了区内所有中小学全覆盖。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早读时间,早春园小学的教室里传来了学生诵读经典的声音。“学校实施全环境传统文化浸润教育,每天早上,根据学生到校时间不一致的情况开设了‘晨诵经典’课程,学生入室即诵。同时,利用每节课课前时间复习晨诵内容,温故而知新。”校长刘美芹说,“在小学阶段,经典篇章阅读积累量可达每生每年300句段,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学校打造了9门诗文育人课程,学生个个能背、人人能作诗已成为基本素养。小学阶段背诵积累诗词人均500首以上,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每年都会制作一本个人诗集,平均每个班级创作900余首诗词。”潍坊市实验小学校长庄明华说,“学校也引入了甲骨文与古琴课程,可谓礼乐合一。现在,学校共开设书法、甲骨文、汉字画、剪纸等传统文化特色课程30余门。”

为系统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奎文区教体局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历时半年,编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读本》校本教材,涵盖了国学经典、中华诗词、成语故事、名著名句等内容,推广覆盖至全区所有中小学。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献民表示,现在全区所有中小学都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品牌课。经典诵读、专家讲座、文化论坛等活动课程已经成为常态,必修、选修、社团课程等形式多样的特色课程异彩纷呈。

配强专业师资队伍

“年画要画好,头大身子小。”“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我们印刷出来的画面轮廓是一样的,着色可以自由发挥。”在先锋小学,潍坊市民俗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讲授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断重复知识点,回味着制作过程,乐此不疲。

为提高传统文化育人质量,奎文区打造了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邀请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19位专业技术人才组建了名师专家团,定期进校园、进课堂授课。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文化传承不是一堂课、一场活动就能实现的。我们早在2022年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写进了《奎文区关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的实施意见》中,并一直在系统推进这项工作。”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兴说,“下一步,奎文区将以‘孔子学堂’建设为抓手,坚持‘读好书、写好字、育好人’这一目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焕发新生机、新活力,让学生受益。”

录入:张婧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