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教育强国,山东担当”的磅礴力量
——一论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山东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为山东发展把舵定向。山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勇担新使命、新任务的同时,山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也有了更高目标和要求。
使命在肩,时不我待。11月28日,全省教育大会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林武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这是一道振奋人心的动员令,更是凝聚全省共识的“进军号”——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保障每个孩子接受更高质量的公平教育,以教育之强夯实全省发展之基,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势之所成,必有其由。回顾来路,看清前路,方能为理想铺路。
山东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6万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211.27万人,专任教师142.7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在由“大”向“强”的跨越征程中,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忧民所忧,迎难而上,聚力攻坚,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一项项“国字号”改革试点,一组组突破性亮眼数据,就是最生动的诠释。
承担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青少年近视防控、校园足球综合改革等六大“国字号”试点任务……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76.2%提高到94.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31.3%跃升至67.0%,高于全国平均6.8个百分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数量分居全国第一、第二位……
一张张含金量满满的成绩单,无不彰显出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劲势头和“走在前、挑大梁”的底气与实力。
率先开展部省战略合作,率先实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率先在全学段全面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率先实现省域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12年全覆盖、全贯通,率先建立“文化素质+技能”职教高考制度,率先在全国出台《山东省特殊教育中职部(班)设置标准》……一系列聚焦机制创新“先行先试”的探索实践,是我省将“五育并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培育时代新人留下的铿锵足迹。
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一路走来,全省各市各高校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奏响了奋进新征程的“齐鲁强音”。
济南倾力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青岛全面实施新校高位发展、教育强区建设十大行动,淄博全环境构建数字教育新生态,潍坊大力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范式,日照全链条护航学生身心健康,临沂改革创新推动职教突破发展……奋进在教育强省路上,山东16市分别立足市域优势,呼应群众所盼,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打造自身特色品牌,汇聚为推动全省教育一路向前的澎湃动能。
山东大学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中国海洋大学发挥自身优势走好“谋海济国”之路,中国石油大学培养10万余名毕业生战斗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近3年新增高校专业点1152个,其中80%以上为急需紧缺专业。这是我省高校主动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越来越强的生动写照。
基础教育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高等教育积厚成势,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这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为我省未来走好强国建设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教育首先要走在前列。”当下,山东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教育担负的使命也更为紧迫。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的教育需求,把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转化为强省建设的人才优势、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急需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聚力扛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聚力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聚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服务高质量发展;聚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聚力深化教育改革开放,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今,全省教育大会发出了“五个聚力”的“行军令”,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蓝图已绘就,实干正当时。以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立时代之潮头,发齐鲁之先声,每个人都是行动者、创造者。让我们汇聚众力,破题起势,以永不止步的奋进之姿,坚定信心,勇挑大梁,共同书写“教育强国,山东担当”的行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