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经济学校探索“3 + N”办学模式,打造职教“双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让家门口职业教育“活”起来
“我们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设名校品牌和提升群众满意度确立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任务,在安全、服务、发展‘三链’上协同发力,不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全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枣庄经济学校党委书记宋钢说。
近年来,该校对接枣庄“6+3”现代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汇聚职教“双高校”创新发展新动能,为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3+N”办学模式让职业教育有吸引力
“‘3+N’办学模式实现了师生实习实训、学生就业创业、企业员工培训、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互利共促,实现了‘学生入学即入企、毕业即就业’的办学新局面,办‘活’了群众家门口的职业教育,吸引毕业生就近就业、‘榴枣归乡’。”学校校长梁克忠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3+N”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就是建立“园、企、校”三方联动合作机制,建成枣庄泰盈科技、南通大地、云鹏广告、航天科技、三合机械、美团、菜鸟物流、广州沐枫传媒以及2个省级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平台等多类型校内生产性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此,学校牵头成立了由枣庄市经济开发区以及66家企业和24所中高职院校参加的市域现代服务业产教联合体、枣庄婴幼保育与早期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制定并实施了《枣庄经济学校服务“两个园区”规划》,探索实现“校企资源共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培养技能型人才,全面开启“入校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
去年以来,参加真实项目和场景实训的学生超过1800人次,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紧密结合。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办“活”群众家门口职业教育的经验做法被全市推广,并荣获“山东省2023年度校企合作优秀院校”称号。
职教“双高校”让专业建设有活力
“专业紧盯产业链,人才围着技能练,专业建设和人才成长才能更有活力。”宋钢介绍说,学校精准对接枣庄“6+3”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月,学校开始探索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平面设计、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会计事务、机电、数控7个专业获批全省首批初中后五年制高职专业;8月,获批与枣庄学院合作举办机电技术应用“3+4”本科贯通培养资格。至此,学校有了5个中职专业、7个五年制大专、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多层次办学、多规格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格局。
学校大力实施争创全省中职“双高校”、全国中职信息化建设标杆校试点工程,在山东省中职“双高校”中期验收中迈入全省上游行列,并成为全省首批“职教润疆”8所牵头学校之一。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途径拓展学生实习实训渠道和基地,强化实践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岗、课、赛、证”并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多路径提升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淬炼工匠精神。2023年,在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学生荣获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2项。计算机虚拟增强现实开发赛项在“2024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二等奖;在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新媒体文创开发与应用赛项全国决赛中,荣获中职教师组一等奖,学生组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学校还有2支代表队获得全国大赛参赛资格,10支代表队获得省赛参赛资格。
厚植家乡情怀让“榴枣归乡”更具亲和力
学校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榴枣归乡”的政策号召,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共同体,广泛收集各类用人需求计划,利用学校就业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精准的招聘需求信息,强化学生热爱家乡、建设枣庄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扎根家乡就业创业,服务枣庄“转型突围”大业。
6月,学校联合有关企业,先后赴济南、淄博、威海、济宁等市,与合作院校举办枣庄籍学子“榴枣归乡”政策宣讲会,动员枣庄籍学生回乡创业。近3年来,学校幼儿保育、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设计、机电技术、旅游、汽修等专业有2102名毕业生“榴枣归乡”就业。
同时,学校利用师资、校内职场及专业优势,面向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技能等级认定、技术服务,今年累计为600人次提供技能等级认定,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