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创新市域统筹机制
构建“五个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1月15日,东营市春晖小学组织召开2024年度家校沟通交流大会。与往年不同的是,呈现在家长面前的不再是一张张成绩单,而是一份份《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报告单上,也不再是一个个冰冷的分数,而是以雷达图、数字画像等形式呈现的学生综合素质表现。从“育分”到“育人”,是东营市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引发的重要转变。
近年来,东营市依托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建设,聚焦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改革,创新市域统筹机制,着力构建“五个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形成了市域整体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路径与行动范式。
建立一个机制,凝聚改革发展合力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东营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董玉奎强调,“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要加强区域统筹,凝聚各方改革发展合力,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整体发力的工作格局。”2022年,东营市教育局联合全市6个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申报了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建设项目,提出全域创建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实验区的工作目标,并建立了市域一体化推进机制。一是行政推动,完善顶层设计。市级教育部门主要领导担任项目负责人,组织制订《全市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行动计划》,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县级教育部门建立完善县域统筹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实施,推动工作落实。二是科研驱动,强化专业引领。引进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团队跟进指导,成立省、市、县、校四级教研联盟,立项40余项市级以上专项课题,保障改革深度推进。三是典型带动,突出学校实践。发挥学校评价改革主阵地作用,遴选确定35所实验学校,通过组建学校改革联盟,开展跨校联建,辐射带动80余所学校参与改革实践,全市中小学校参与率达68%。社会联动,推进多元协商。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引导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组织机构参与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完善一个标准,丰富综合评价内涵
“综合素质评价,评什么?怎么评?”这是困扰基层学校的一大难题。东营区教育质量评价中心主任孙桂丽说:“因为评价标准不统一,基层学校‘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所以教育管理部门很难开展有组织的评价活动。鉴于此,制定全域统一的评价标准势在必行。”2023年11月,东营市教育局制定实施《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方案》,就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运行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一是完善基础性指标。围绕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质、劳动与社会实践5个发展维度,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基础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式,为学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基本遵循。二是探索发展性指标。根据“五育”融合发展要求,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嵌入国家课程和学校教学活动,评价指标与国家义务教育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相融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三是“留白”创新性指标。评价标准为学校创新发展“留白”,支持鼓励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和办学特色,设计学生创新发展指标,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创新学生身心健康素养评价,把学生“偏科”情况纳入评价体系,定期为每名学生“把脉”分析,并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校长王小静认为:“评价标准在建立统一规范的同时,为学校‘留白’,留足了创新发展的空间。”
搭建一个平台,强化信息技术支撑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以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是很多学校的选择。但在教育实践中也存在信息技术平台重复建设、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东营市采取了“统筹建设,分层开发、择优推广”的工作策略。一方面,结合全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统筹建设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平台,推动教育大数据共享,建立多元化、智能化、动态化的数据采集系统,为基层学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供母平台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发挥教育系统人才集中的优势,支持有实力的学校基于实际需要独立或联合开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用系统,通过持续迭代升级,实现了“数据采集简易化、数据分析可视化、学业述评自动化、教学诊断持续化和学生评价增值化”。同时,对开发应用技术成熟、实践检验效果好的平台系统,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授权使用或版权买断等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使用。目前,东营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研发的“学生综合素质增值评价系统”获得3项国家专利,在全市30多所学校推广使用,取得积极成效。
建设一支队伍,提升教师评价素养
教育评价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度专业性要求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评价素养。近年来,东营市大力实施教师教育评价素养提升工程,着力培养基层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的“土专家”“田秀才”,破解基层学校“自己干不会,请人干太贵,干了半天不知道对不对”的评价改革困境。一是开展种子教师梯级培养。2023年以来,在积极培育21名省级种子教师的基础上,遴选确定了50名市级种子教师,各县区也制订了县级种子教师培养计划,初步建成一支扎根基层、具备一定评价素养的种子教师队伍。二是开展基层专家定向培养。在种子教师培养中既培养“全能选手”,也培养“单项选手”;在全面提升教师评价素养的基础上,根据种子教师的专业基础、发展兴趣和个人专长确定了“组织领导型、技术研发型、数据分析型、理论建构型”4个培养方向,开展有针对性和专业化的培养,初步形成一支各有所长、能力互补的基层评价专家队伍。三是开展“评价+”全员教师培训。把教师教育评价素养纳入各级教师培训计划,与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团队活动组织、家庭教育指导等培训活动同规划、同组织、同实施,结合教育实践强化教师评价意识和评价素养,让教育评价能力成为每名教师履职尽责的必备能力。
优化一个方案,强化评价结果使用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情况,决定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能否真正落地落实。2023年以来,东营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建设,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全部纳入全省信息管理系统,以可视化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并生成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客观呈现学生综合素质各维度发展情况和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使用方案,强化评价结果使用,提高评价育人实效。一是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把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毕业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或参考,并逐渐提高所占权重。二是推动家校协同育人。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的分析,把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作为家校沟通的重要内容,定期向家长提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期报告》,并做好解释解读,共同制订家校共育计划,提高家校协同育人实效。三是强化教育督导考核。市、县两级教育部门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纳入对学校办学质量督导考核范围,指导督促各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的分析,将其作为育人导师指导学生成长、学校改进提升育人工作、对学生进行评先树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此影响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正在成为东营各级各类学校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