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论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教育是发展之基、民生之要,一头挑起的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头挑起的是千家万户的期待与幸福。11月28日,全省教育大会提出了“聚力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展现新作为”,动员广大教育工作者奋发有为、创新实干,锐意进取、勇于超越,为全省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办好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这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点。我省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基础教育整体发展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家校协同育人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国推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样、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科学做好教育资源规划布局、全面抓好基础教育重点任务攻坚、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果,是我省基础教育面临的新任务。统筹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等不同类型教育,在提升校舍、师资、设备等资源整合利用能力上有新作为,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基础的基础,需要全省上下倾尽心力筑实打牢。
近日印发的《山东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山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60%以上的县(市、区)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到2030年,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所有县(市、区)均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显著提升。这是我省对全省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作出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呼应的是人民群众对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愿望,体现的是对人民群众实现“上好学”的庄严承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办好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这是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我省支持厚植高等教育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我省高校30个学科进入A类行列、增长131%;打造“百千万”教育战略人才梯队,目前,全省高校建成了50%以上的全国重点实验室,集聚了60%以上的国家级领军人才,贡献了70%以上的国家科学技术奖。
建设教育强省,亟待高等教育龙头高昂。我省下定决心突破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瓶颈,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在高原上筑高峰,以点上突破带动整体跃升,高高扬起高等教育的龙头。我省将持之以恒扩增优质资源,坚定不移打造一流学科体系;各高校要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聚焦聚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办好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我省是全国首个部省共建职教高地和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省份,一系列先导性、原创性成果为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范例;我省作为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省份,建设了47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2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建立了完善的产教对话机制;全省职业院校平均每年为山东经济发展培养输送60多万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全省十强产业等新增从业人员70%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山东样板”“山东模式”叫响全国。
办好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要完善融通贯通体系,持续拓宽职校学生发展渠道;要促进办学提质升级,持续提升职业教育的核心办学能力;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强实体化、精细化运作。各地各校要抢抓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契机,进一步巩固拓展我省职业教育的先发优势,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上探索新路径、打造新示范、树立新标杆,持续擦亮“全国职教看山东”的名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办好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这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大任务。我省始终重视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构建了覆盖全省的成人教育网络,在学历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乡村文化建设以及非遗传承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省“两个文明”建设和技能强省、乡村振兴等提供了动力和支撑。
我省将进一步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创新终身教育实施路径,聚力推动我省全民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聚焦“人人皆学”,持续完善“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制度体系;立足“处处能学”,着力打造“覆盖全域”的终身教育服务阵地;着眼“时时可学”,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即时化学习环境,努力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贡献山东力量。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动员令,更是冲锋号。全省教育系统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责任落实,加强资源保障,广泛凝聚合力,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凝心聚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