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六个加强”提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质效 推广黄精种植 为村民开辟致富新路径 济宁学院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 以热血青春伴宪法同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志愿者开展国家宪法日系列活动  打造全员化全过程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 建好教师博物馆 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模式

第4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4

曲阜师范大学

建好教师博物馆 创新师德师风建设模式

□ 刘永礼 李文振

曲阜师范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孔子故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建好中国教师博物馆,聚力“搭建平台、汇集资源,形成标准、探索模式,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以文化人,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守正创新,探索师德师风建设模式,在孔子故里铸起引领教师溯源问道、明德修身、见贤思齐的“新杏坛”。

保护教育遗产,讲好师德师风故事

为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学校率先倡议并创建了中国教师博物馆。该馆获评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入选山东省“十四五”重大教育工程。着力开展教育文物的抢救性挖掘保护和系统整理工作,创设“教师的历史”“教师的摇篮”“教师的典范”主题展览:以“教师的历史”珍藏民族文化记忆,以“教师的摇篮”保护师范教育遗产,以“教师的典范”建起教师精神家园。旨在传递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历史厚度、人文深度与时代温度,让广大教师在观物知史、见贤思齐的过程中“明道信道”。

发挥独特优势,开发师德教育资源

为传承优良师道涵养师德,学校邀请教育名家举办师德专题讲座,制作“孔子的教化”“行知的风范”线上教育课程,编印孔子教化绘本《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经典读物。借助教育家影像活化师德,成立教师影像研究中心,收集整理百余部教育大家和师德楷模的影像资料。开展“教师大讲堂——跟着名师学从师”“杏坛公开课——走近教书育人楷模”等活动,提升师德教育的感染力、实效性。会聚“杏坛导师”诠释师德,聘任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知名专家为“杏坛导师”,建强师德教育师资力量,打造高水平师德教育专家团队。

开发特色课程,打造师德涵养高地

建好“尊师的殿堂”,在博物馆内打造“名师堂”,彰显古今中外名师风范,以“一名师一展堂,一展堂一精神”的形式打造师德教育高地;成立师德师风宣讲团,讲授“与师德楷模面对面”微党课。开好“行走的讲堂”,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及孔子出生地尼山,开发现场教学课程,开展沉浸体验式教学,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不忘初心。办好 “研修的课堂”,打造由理论阐释课、案例分析课、实践体悟课、文化涵养课、专业提升课五大课程模块构成的“教师之道”课程体系,精准设计不同课程模块的授课目标、课程形式、授课内容,探索符合“认知、体悟、内化、拓展、践行”德行培育路径的师德培训课程体系;承办全国中小学领导人员师德师风研修示范班、山东省高校教师师德培训班等活动,为全国20多个省份开展师德研修数万人次。开发“艺术的学堂”,策划“教师礼赞文艺精品工程”,编演了以黄大年、张桂梅等师德楷模为原型的师德教育微话剧;编演礼赞乡村教师的舞蹈《桃李不言》,排演首部孔子教化主题舞台剧 《夫子》,入选教育部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

增进国际交流,擦亮教师文化名片

发挥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打造面向国际的教师文化交流窗口。搭建交流互鉴平台,举办“中外教师杏坛会讲”,着眼教师工作的理论热点和实际问题,运用“会讲”这一中国古代学术研讨传统形式,组织中外教育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碰撞智慧、分享经验。承办“尼山世界古典文明论坛”,拓展国际“朋友圈”,邀请国际友人走进中国教师博物馆,增进文化交流互鉴。擦亮“孔子名片”,编写《中国的孔子·世界的智慧》精品丛书并在首届国际青年交流大会上发布,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传播力作出贡献。

录入:宋锐锐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