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父女教书匠 老师好美丽(外一首) 醉竹 洞仙歌·  蒙山奇观 虎头鞋 桌边的白蝴蝶 师生情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如歌散板】

父女教书匠

□ 景秀丽

父亲今年69岁,曾经当过十几年民办教师。

1974年,父亲高中毕业,正好村里缺教师,于是,他就选择留在村里,当了一名民办教师。听父亲说,那时候,村里的学校只有一间大房子,里面却容纳了3个年级的学生,而教师只有1名。于是,父亲就成为3个年级的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每天家校两点一线,披星上班,戴月回家,家里的活儿一点都指望不上他。然而,在这样重的教学任务下,民办教师的工资却非常低,每个月只有几块钱。因此,我们家的日子过得非常清贫。当家人抱怨时,父亲总是一声不吭。因为他喜欢站在讲台上,喜欢学生,喜欢这份工作。就这样,父亲一直坚持了12年,人到中年,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心中的那份热爱最终抵不住清贫的生活,无奈之下,他选择了离开讲台。听说,离开那晚,父亲抽烟到很晚……

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老家墙上常年挂着一个大红花,那是父亲参加县里优秀教师表彰大会时佩戴的。那时候,我经常看到他拿出以前的获奖证书翻阅、抚摸,记得他每当经过村小时凝望的眼神里满是眷恋。母亲说,离开讲台是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大概是这个原因吧,在我填报志愿的时候,父亲帮我选择了师范院校。毕业后,我通过县里招考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被指派到一所乡村学校任教。上班前一天,父亲很高兴,特意到镇上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我骑着新车子,走在坎坷不平的乡间小路上,来到一所规模不大不小的学校。我毕竟在城里读了几年书,再加上心高气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太大,于是,上班的新鲜劲儿全无,回到家大发牢骚:“读了几年的师范学校,就让我在这样一所村里的学校教书,太不甘心了。”父亲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这比起以前来,条件好多了。你刚毕业,就要接受基层的锻炼,在基层中不断成长。再说,若大家都不愿意在村里的学校教书,那村里的孩子怎么学习呢?你可以在那里一边教书一边学习。将来有机会的时候,还可以不断发展呢。”听了父亲的话,我静下心来,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订阅书刊,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扎根课堂,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同时,报名了自学考试。几年后,我拿到了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而就是在那几年里,我欣喜地看到了教育的变化——政府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教育方面舍得投资,教师们更多地走出去学习培训,教学环境不断改善,教师待遇连年提高。2010年,乘借县教育局从乡镇选拔教师到城里任教的机会,我考到了县城一所小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父亲非常高兴。他说:“没想到现在的政策这么好。这是政府鼓励有志青年不断提升啊!在县城学校这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你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你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啊!”

2013年,山东省出台了向农村原民办教师发放教龄补助的新政策,对以前在村里任教的民办教师予以每年教龄每个月补助20元。父亲教了12年书,每个月能拿到240元钱。2015年,父亲60岁,第一次拿到民师补贴工资的时候颤抖着说:“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曾经在教育战线上奋斗过的老人呀!”谈到工资,我对父亲说,近几年,教师的福利待遇一直在提高。现在,我们的工资待遇跟当地公务员的待遇是一样的。父亲很惊讶,也很欣喜。

2020年春天,受疫情影响,我们学校开展网上教学。有一次,我在家里进行网上教学的时候,父亲在旁边静静地听。听我上完一节课后,他说:“真没想到啊,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得这么快。在网上就能进行面对面的教学,还能看到班里所有娃娃。看来,我是真的老啦,落伍啦!”

网课期间,结合语文课本中的一个主题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我突然想到了父亲心中的遗憾。何不让父亲现身说法,给学生讲一讲现在和过去学校和学生学习的变化呢?也以此来圆他再次登上讲台的梦想。父亲很高兴,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准备好之后,他终于再次登上了“讲台”。“孩子们,我以前也是一名老师。可是我的学生跟你们比起来,条件差得远啦!你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楼房教室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电扇,还有高科技的电子白板来帮助教学,操场上还有塑胶跑道。你们太幸福了!可是我们那时候啊……”父亲越讲越动情,学生越听越入迷。最后,父亲深情地说:“孩子们呀,你们赶上了好时代,国家富强了,党的政策又好。一定要好好珍惜呀!将来,你们长大了,再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父女两代教书匠,教学天地迥然不同。

两代人的教学生活,见证了祖国的快速发展。我要做一个快乐的教书匠,在工作岗位上努力耕耘,去见证最美中国!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