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
10月3日晚上,孙信正带着老婆和女儿在上海外滩赏夜景,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喂,是孙信大哥吗?”
“是我,君洋兄弟吧?有什么事,你说。”
“大哥,我父亲快不行了,他提了好几次,想最后见你一面。我们也知道你忙,不太好意思开这个口。可他老人家非……”
“张老师的病情稳定点没有?你告诉他,我明天,明天就到家了。”
“大哥,你部队上那么忙,能脱得开身吗?”
“能,正好我这几天休息。”
收起手机,他长长地叹了口气。
爱人关切地问:“谁的电话?什么急事?”
他对爱人和女儿说:“是张老师的儿子君洋打来的电话。张老师快不行了,他要见我一面。对不起你们娘儿俩了,我现在就得去火车站,我得回家看他。”
“那我们怎么办?”
“你们愿意玩就在这儿再玩两天,不愿意玩就回南京吧。”
女儿插话说:“爸爸说话不算话,你答应十一假期陪我出来玩的。”
“真的对不起,女儿。爸爸的老师生病了,爸爸得去见他最后一面。”
“你五一不是已经回去看他了吗?”
他也觉得对不住娘儿俩,答应她们好几次了,带她们来上海玩。这次好不容易来了,只陪她们玩了一天就……
最后,还是他爱人说:“让你爸爸去吧,咱们明天就回家。”
打车回到招待所,他拾掇了一下,就奔火车站了。
回到县城,他径直去了医院。走进病房前,他换上了军装。一进门,张老师的家人都惊呆了,没想到他回来得这么快。
张老师处于昏迷状态两天两夜了,他一直守在身边。同病房的人都以为他是张老师的亲生儿子。
妹妹打电话气哼哼地说:“哥,听说你回来三天了,为什么不回家看看父母?他们也那么大岁数了,也都想你。”
这天后半夜,张老师的眼睛突然睁开了一条缝,眼神寻找到孙信时,他的手动了一下。孙信忙伸手握住了他那骨瘦如柴的手。那一刻,孙信真的感觉到了,张老师用力回握了一下他的手。张老师的嘴角向上一牵,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就这样安详地走了。
君洋把父亲的遗书拿给孙信看:
君洋,吾儿:
我走后,你们要把孙信当成自己的亲哥哥看待,他是爸爸这一辈子最得意的一名学生,有这样的学生也是爸爸一生的骄傲。你和姐姐经济条件都不错,我留下的这5万块钱是我所有的积蓄,转交给你孙信哥,让他出画册用。他现在已是部队上小有名气的青年画家,是你们事业和做人上学习的榜样。他多次嘱咐过我,让我给他的画册写序。我虽没有答应他,可偷着写了许多遍,最后都不满意,全撕掉了。还是让他找个名家写吧,我觉得我不够资格。再说,名家写了,对他的进步会有更大作用的。
爸爸 张恒
2006年9月1日
孙信看完张老师的遗书后泪流满面,他想起了师生之间的另一件事:他当兵走时就有一个梦想,因家里很穷,他想到部队上考学。到部队后,他一边复习功课一边拜师学画画。他进步很快,两年后,他的画作就在全国和部队相继获奖。当得知他考上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消息时,张老师来信说:“孙信,首先祝贺你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艺术院校。另外,如果上学是自费的,你也不要着急。你家里条件差些,还有老师我哪。我可以包你上学期间的所有学费。你不要多想,你能上军队的大学也是我这个老师的荣耀……”
上军校不但不用交学费,而且有生活费和津贴费。虽然当时没有花到张老师的一分钱,但他给予孙信精神上的慰藉支持是多少金钱也买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