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山东奋力书写教育强省更新更美更有活力的壮丽篇章 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出台意见 完善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 我省在教育部第九届高校廉洁教育系列活动中获得佳绩 2024年全省青少年阅读活动总结大会在济举行 以微光,聚星河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走在前”勠力争先 “挑大梁”善作敢为】

山东奋力书写教育强省更新更美更有活力的壮丽篇章

【总编说】 奋力争先“走在前”,善作敢为“挑大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山东教育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全省教育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基础教育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课程教学改革、家校协同育人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国推广;高等教育积厚成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落地山东;大力推进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钟声催征日月转,厉兵秣马向新行。2024年全省教育大会提出,谋划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和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八大体系”“五个重大关系”,紧密结合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统筹近期、中期、远期,系统抓好《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的落地落实。东风劲吹,山东教育将加快新时代教育体系建设,以更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为山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山东教育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全省教育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我省是教育大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万所,在校生超过2200万人,教职工近170万人。基于此,山东教育强省建设在“走在前”上勠力争先,在“挑大梁”上善作敢为,每一步都走得行稳致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人民为中心,教育发展“成绩单”亮点纷呈

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实现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效更加显著。全省上下扛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全环境立德树人机制,获批全国唯一整省推进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唯一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省级改革示范区、首批部省市共建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不断加强。2018年以来,全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高9.84个百分点,近视率降低4.25个百分点,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在茁壮成长。

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更加充实。基础教育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成果丰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积厚成势,“十四五”以来新设和升格10所高等院校,全省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总数达36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7%、高于全国平均6.8个百分点;省属高校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A类突破,全省2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171个学科进入前1%。职业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落地山东,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总数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位,2次入选国务院激励的职教改革成效明显省份。学生资助覆盖全学段,近5年发放资助金399.5亿元,惠及学生1341.6万人次,努力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力。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力,以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牵引,近3年新增高校专业点1152个,其中80%以上为急需紧缺专业,建成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5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5个产业创新研究院、77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挥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山东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教育综合改革更加深入。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获批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9+2”省级教育立法数量在全国领先,教育对外开放深入拓展,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聚焦重点抓落实,教育发展“路线图”令人振奋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我省将高水平实施《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引领力、全球影响力的教育高地,勇当教育强国建设“排头兵”。

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培养可堪大用的时代新人。始终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着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建强马院“第一院”,上好思政“第一课”。以建设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为牵引,健全“五育并举”机制,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确保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重点扩增普惠性幼儿园、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提升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办好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分类建好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大学,重点支持省属高校“双一流”突破,持续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满足群众“上好大学”的愿望。努力办好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都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超常布局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急需学科专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和创新意识培育,强化卓越工程师、现场工程师培养,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聚焦弘扬教育家精神,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着力塑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引导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持续选树“齐鲁最美教师”,完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聚焦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开放。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跃升。统筹“走出去”和“引进来”,有序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和教育科研合作,特别是大力引进海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同时,不断擦亮“留学山东”品牌,建设高水平“班·墨学院”,切实为教育强省建设增动力、添活力。

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各类人才竞相成长更加生动

面向未来,我省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勾画出一幅各类人才竞相成长的生动画面。

聚焦壮大人才链,加快有组织人才培养。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把创新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着力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努力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聚焦支撑创新链,加快有组织科学研究。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组建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层级平台,开展重大科技问题集中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突破,持续产出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大力推动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聚焦赋能产业链,加快有组织服务发展。用好教育、科技、人才协同会商机制,精准对接山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科专业和区域产业双向赋能。大力实施标志性产业链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建强用好高等教育共同体、山东省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围绕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致力于学生人人成才、群众更加满意,做好“育人”“扩优”“提质”三篇文章。一是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工程,做好“育人”文章。完善各学段立德树人目标体系,建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氛围等全环节育人落实机制。着力强化协同育人家庭及社会环境,构建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的教联体,共同营造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二是科学规划基础教育资源布局,做好“扩优”文章。学前教育阶段重点保障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稳步提升“公办率”,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加大初中学位供给力度、有效应对入学波峰,特殊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三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做好“提质”文章。坚持“五育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行动,巩固“双减”成果,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实施强课提质行动,推进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大力开展“高效课堂”建设。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加快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推广划片招生办法。做好新时代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强健计划、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和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政、行、企、校协同发力,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各展所长。在政府层面上,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支撑产业发展布局体系,做深做实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力推动产教“双向奔赴”、深度融合。从行业层面上,实施行业资源与职业教育资源匹配行动计划,有组织、成建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行业领域内的产教供需对话、联合育人、技术服务和研发攻关等,持续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在企业层面上,夯实企业重要办学主体地位,把人力资源建设延伸到培养环节,校企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建设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相互赋能。从学校层面上,全面融入区域和产业,实施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锻造一批“当地离不开、业界都认可、企业靠得住”的一流学校,培养德技并修、适应新质生产力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奋楫扬帆正当时,砥砺前行再出发。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赋予了山东教育“走在前、挑大梁”的新使命。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大潮中,山东教育正用奋力之笔书写出教育强省建设更新、更美、更有活力的壮丽篇章。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