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评价改革为牵引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访济宁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洪正
【总编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系统部署。2023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的若干措施》,对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确定为教育领域重点改革任务。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价值观、教育观。
济宁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先行先试,敢啃教育评价改革这块“硬骨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教育评价改革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以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山东省产教融合试点市建设为目标引领,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六个三年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综合施策、稳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呈现出纵深发展、多点突破的良好态势,“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记者:教育评价改革包括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大主体。在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方面,济宁市做了哪些工作?
王洪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济宁市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通过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县(区)均成立了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中小学(幼儿园)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建立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和调研决策教育调度制度,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动联系帮扶学校,为师生上思政课,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将教育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注重加强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运用,引领带动了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服务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以来,市、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研究、现场调研教育工作360余次,推动解决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等实际问题3000余项。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济宁市在落实学校评价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
王洪正: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我们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通过改革学校评价,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落实。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托幼一体化发展和科学保教等5项改革,全市学前教育普惠率、公办率和省级优质园占比分别达94%、70%和66.63%。聚力义务教育扩优提质,成立了64个教育集团、174个办学联盟,全市强校扩优率达90.7%。20个乡镇入选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兖州区、邹城市分别入选省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促进高中特色发展,实施办学质量分类评价和特色学科建设改革,全市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达66.46%,成功创建8所省级特色高中学科基地、6所省级特色高中,总数居全省第三位。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改革,创建5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6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匹配度达80%,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和支撑力显著增强。5所中职学校开展职普融通改革试点,18所中职学校与高校开展“3+2”和“3+4”贯通培养,架起了学生成长成才的立交桥。
记者: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济宁市是如何推进教师评价改革的?
王洪正:济宁是孔孟之乡,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我们始终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进一步健全。积极推进教师管理评价体系改革,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让广大教师落实课程标准、规范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党建领航铸师魂”系列师德师风品牌创建活动,形成“三全铸师魂、四德强师风”师德师风建设“济宁模式”。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各类违反师德师风案件,在全省率先建立教师拒绝有偿补课公开承诺“双责任、双签字、双问责”机制,开发使用“人脸比对”系统,破解了现场查处身份难确认的问题。2所学校荣获“全国先进集体”称号,4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41名教师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3名教师入选首批齐鲁教育名家。
记者:在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济宁市做了哪些工作?
王洪正: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评价改革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五育并举”的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深入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组织宣讲4200余场、受众80万人次,初步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巩固“双减”成果,严格落实作业管理、课堂教学等要求,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校外培训机构跨部门综合监管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揭榜挂帅”重点改革试点项目。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的实施办法》,深入开展青少年读书、科学教育、美育浸润、心理健康促进等行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实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市中小学生近视率连续3年正向排名全省第一位。2024年11月25日,我市在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记者:最后,请介绍一下济宁市在推动用人评价改革方面的一些经验做法。
王洪正: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科学“选育用管”进一步激发了人才活力。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改革教师准入制度,探索采取“面试前置”方式,提升人才招聘质量。完善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教师队伍建设“365”工程,为每个年龄段的教师指明了专业发展目标。创新实施教师职称评聘“讲评结合”模式,突出师德师风、课时量和教学实绩刚性要求,评聘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