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一体化”贯通培养助力人才强市建设
本报讯 (记者 胡怀旭 通讯员 林凡成)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就是咱们临沂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好见证!卢言琳,真棒!期待更多卢言琳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技能,为国争光!”“卢言琳为国争光,为母校争光,感谢你们家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卢言琳获得2024年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冠军的消息传来,网友们纷纷留言。
如何让人口大市变成人才强市?临沂市教育局创新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机制,大力开展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一大批“卢言琳”在成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该市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职业教育做法入选《2023年度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优秀案例》。
纵向贯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职业教育,一头连着行业,一头连着教育。职业学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校企协同发展的试验田。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能够有效打通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省委书记林武在全省教育大会上指出,要聚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努力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增添新动能。
“作为人口大市,临沂市目前仅有2所高职院校;按照人口比率测算,应有9—10所,远低于全省平均值。”临沂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市政府总督学李守贵说,考虑到中职学生及部分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会选择进一步深造,如果他们在临沂本地继续接受高职、本科教育,则基本上会留在临沂就业或创业。基于此分析,临沂市教育局积极向省教育厅争取政策支持,大力开展中职、高职、本科一体化贯通培养,以满足该市学生在本地求学深造的需求。
临沂市教育局局长梁绍伟告诉记者,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作为“打造人才强市的枢纽,建设先进工业强市的支撑,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实行市、县、校党政“一把手”工程,出台职教赋能技能人才强市建设措施,设立职业教育发展奖补资金,制定激发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组合政策,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抓发展就要抓职教”的共识。“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对做好贯通培养工作大开绿灯,专门制定了《关于支持中等职业学校联合高职院校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在人员、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梁绍伟说。
临沂市首先争取“3+2”高职本科贯通培养试点。在全省67所“3+2”贯通培养试点高职院校中,临沂职业学院6个专业点、临沂科技职业学院3个专业点、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6个专业点入选,招生规模达680人。同时,该市7所中职学校的7个专业点入选“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点数量和招生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较调整前2所中职学校2个专业点招生规模每年80人,增幅明显。此外,临沂市还争取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试点,支持临沂市工业学校等9所高水平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联合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2024年开设专业71个、招生6100余人。
内部提升,抓实贯通培养全过程
贯通培养模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做好中间的每个环节,确保各学段学习目标的达成。对此,临沂市教育局坚持内部提升,抓实贯通培养全过程,强化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管理。
临沂市教育局职业科科长梁玉菡介绍,一是抓住人才培养方案这一关键,统筹中职、高职、本科不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制订和实施,市级牵头研发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15个重点专业29个不同学制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标准,融入职业标准和典型岗位(群)职业能力,发挥联合培养合力,彰显长学制贯通培养优势。二是牵头研发重点专业新形态立体化教材,覆盖34门主干专业课程,采用交互模型数字化资源,实现理实一体和工学结合,9本教材被列为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三是启动中职学校教学视导,全面诊断学校专业规划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监控、教科研等工作,覆盖教学全链条、全要素,将教学视导成绩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考核体系,有效提升办学内涵和教学质量。四是实施教师素质提升“三个”工程,进一步落实自主招聘政策,落实教师企业实践要求,加快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综合素养。2024年以来,先后举办专题培训班6期,培训教师600余人次;7名教师入选第四届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数量居全省第一位;立项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6项,数量居全省第二位。
“作为全省唯一地级市教育局,我们还承接山东省部省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理论实践研究课题1项。通过构建与职教高考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架起临沂市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梁玉菡说。
学科专业是职业院校的根基,是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四梁八柱”。临沂市着力构建与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增强专业匹配产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该市把产业发展、市场供求和就业质量作为专业调整的重要依据,建立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市级统筹和动态调整制度,成立重点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10个。2024年,中职学校新设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物联网技术应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等产业急需专业12个,撤销连锁经营与管理、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等专业4个;高职院校新增智能互联网络技术、光伏工程技术等新工科专业6个。同时,坚持以重点专业建设引领内涵提升与发展,累计培育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特色专业23个、市级产教融合型特色专业12个。
横向融合,服务临沂经济社会发展
在梁绍伟看来,职业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才能焕发更多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型技能人才,真正服务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此,临沂市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建设,引导各行业、各部门落实共商专业规划、共议课程体系、共创工学一体、共组师资队伍等10个共同任务,建立信息沟通和内部考核两项工作机制,将职业教育作为强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强力推进。
为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纵深发展,临沂成立了全国复混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及电力、健康养老、新能源汽车、高效农业等4个市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4年以来,先后举行两翼平台发展促进系列活动,47家驻临高校、中高职院校、技师学院和79家企业集中展示合作成效,开展毕业生双选会。
2024年8月15日,由史丹利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大学、临沂市工业学校牵头,联合复混肥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单位的全国复混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临沭县召开。“共同体的成立,必将推动培育‘头雁队伍’,助力谱写乡村振兴的大文章,赋能县域、市域农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曾希柏认为,临沂产教融共同体经验做法在全国开了好头,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有益探索。史丹利公司副总裁解学仕表示,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作用,搭建自主创新平台,丰富产教融合形式。
校企合作是实现教育资源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举措。目前,临沂市已分行业组织开展暑期校企合作对话活动5期,共提供相关人才供应信息140余条,90多家企业参加。2024年10月18日,临沂市五金行业校企合作对话会在临沂市经济学校举行。在临沂市工信局的协调下,市内相关大中专院校与五金加工企业直接对话。“对话会搭建了一个开放、务实的交流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了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效融合,为推动临沂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深度融合注入了新活力。”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李高学认为。
“厂中校、校中厂”建设是临沂职业教育的重点工作,也是校企合作的高效沟通平台。为做好这项办学模式改革,临沂市印发加快推进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和校中厂、厂中校办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和保障校企合作。2024年以来,新建产业学院10个、“厂中校、校中厂”30处,实现公办中职学校全覆盖。同时,开设校企举办订单班180余个,联合培养技能人才7000余名。临沂市工业学校校长李景涛认为,通过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职业院校学生被社会和企业广泛认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能级有力提升,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
2000年出生的卢言琳是临沂市工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015级学生。当年,中考结束的卢言琳听从家人建议,选择入读临沂市工业学校。
“如果没有职业学校,言琳可能早早就开始务农了,和父母一样,成了普通农民。感谢职业学校给了他更好的教育和培养,让他有了宽广的舞台和就业机会。当初选择走职业教育这条路,现在看是选对了。”卢言琳的母亲周义美说。
沂蒙山上好风光,职教托起新临沂。作为一个拥有1000余万人口的大市,职业教育正引起临沂全市上下的关注与支持。“市委近期还要召开‘我为职业教育发展做了什么’述职评议会,15个市直单位述职,30个单位现场实名评议。临沂市委书记任刚就是评委之一,大家都很重视呢!”梁绍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