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的书:《我与地坛》
“你有没有因为一句话读了整本书?”这是近几年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话题。我数次浏览这个话题,却总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答案;直到《我与地坛》的最后一行字从我眼前划过,我终于在史铁生的笔下找到了答案。
“但是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同朋友交流时,我戏称这句话为“给太阳的告白诗”。在这句话里,我看到了时间的无尽循环,看到了生命的永恒流动,也看到了生命既有终结也有新生,时刻充满无限可能。这便是我和《我与地坛》的“初次见面”。
初识史铁生,是缘于七年级语文课本上的那篇《秋天的怀念》。在文中,我看到了作家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知道了作家写了一部著作叫《我与地坛》。再后来,我便读到了那句 “给太阳的告白诗”的名言,下定决心要翻开这本书仔细读。
翻开《我与地坛》这本书,我看到略黄的纸张、黑色文字,仿佛时光在书中流淌而过。我以为我会看到史铁生对命运不公的控诉、对未来生活的无助,但是细细研读之后才发现,《我与地坛》写的是他对生命的思考,是他面对苦难的乐观。“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他以悲风为乐,在苦难中奏响了生命的颂歌。
史铁生用地坛的四季更迭和草木枯荣做比,来描绘人生的起伏和变幻。命运从未偏袒过他:在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却双腿残疾;北海公园的菊花盛开,却无缘与母亲一同欣赏……这些都成为史铁生心中的一道道疤痕。面对命运,他失意过,却从未放弃过。在地坛,他走出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正如太阳东升西落、日日往复,一切既是结束又是新的开始。
读《我与地坛》,我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以及生命意义的深远与广阔。史铁生用自己的笔触将这一切化作文字的力量,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灵魂的触动与升华。它告诉我,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与挑战,只要保持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勇于面对现实,追求真理与美好,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