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回味年味儿 腊八帖 “波涛”声震大明湖, 应为“波澜” 幸福落在济南城 曾巩与趵突泉 雪中来 红灯笼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曾巩与趵突泉

□ 王晓珍

曾巩是北宋的一位名臣,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号,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苏轼、王安石、欧阳修、韩愈等人齐名,世称“南丰先生”。

北宋时期(1071年),曾巩来到齐州(今济南)担任知州。他虽然在任只有短短两年,却为济南的城市建设以及泉水文化提升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通过对大明湖、趵突泉等地实施一系列改造,消弭了水患,把济南建成了一座“潇洒似江南”的城市;以文章的形式,正式确立了趵突泉的名字。

趵突泉早年并没有正式名字,因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所以历史上经常以“泺”代指趵突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后因泉上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庙,也被称为娥英水,亦有“槛泉”“温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称。

曾巩在泉边建了一个“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其中一段写道:“自(渴马)崖以北,至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大体意思是说:在历城的西面50里外,有一泉眼,泉水能喷数尺高,周边人都管它叫“趵突泉”。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

这是“趵突泉”3个字第一次见诸史料。虽然说这个名字不是曾巩给起的,但是却因为曾巩的《齐州二堂记》而名噪一时。从此,趵突泉这个名字逐渐为众人所知。

不仅如此,曾巩还是一名理工科“学霸”,特别具有探索精神。他深入山区考察,首次揭秘了趵突泉发源于泰山北麓、济南南部山区,并且是以地下水的形式,自南至北流至济南,冒出地面形成诸泉。

为纪念这位博学、爱民的知州,后人在大明湖畔建了一座南丰祠。祠内有曾巩塑像,两侧有一副楹联“儒术远追齐稷下,文词近比汉京西”,横批为“江汉星斗”。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