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班主任 一名“机动”班主任的班级往事 以“心”育人 静待花开 师生一场,成为彼此的光  让DeepSeek成为班主任的“超级嘴替”

第7版:班主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班主任
07
【精 彩案例】

以“心”育人 静待花开

□ 高密市第二实验小学 仪玫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而且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还是学生在学校的“家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行为习惯都与班主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班主任,要把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和务实,做到班级学生全覆盖,做到全面考量学生个性,真诚地对待每名学生,得到他们的认可,让学生愿意向“班妈妈”敞开心扉,以此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案例陈述

小泽生活在一个真正的书香门第,爷爷和奶奶都是大学教授,爸爸是报社记者,妈妈是高中语文教师。在家人的教育和影响下,聪明好学的小泽从小就喜欢读书,阅读的范围也特别广,掌握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回答问题在班里是最踊跃的,很多课外拓展的问题基本难不倒他。所以,每次老师的话音刚落,小泽都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问题。对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教师一般都会叫小泽来回答。因此,他被大家冠以“小博士”“智慧大王”等称号。

为了照顾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都有展现的机会,上课时,教师会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动向。这对小泽来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因此,他情绪低落,感到沮丧。

班主任一发现学生的问题,就要马上解决。我组织开展了以 “今天我来夸夸你”为题的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各抒己见,夸夸心目中那些你认为优秀的、值得自己学习的同学。班里的大多数学生都夸起了小泽,有的夸他读书多,懂的事情也多,回答问题积极、准确、完整;还有的夸他不但学习好,而且乐于帮助同学解答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很有爱心。听到赞美,小泽很开心。但也有同学指出了小泽的问题:“你经常抢答,不给其他同学回答问题的机会。对想展示自己的同学来说,这样不公平!” 小泽听到不好的评价,再也笑不出来了,似乎感悟到了什么,脸上露出难为情的样子。

我总结了大家的发言,指出了小泽的优点,也分析了他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然后,让已经有所感悟的小泽上台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泽走上讲台,先是很真诚地向大家鞠躬道歉,然后分析了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心态:“看到别的同学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我都能回答,我很骄傲,特别有成就感。虽然我知道有些问题别的同学也能回答,但是我就想抢着说,想证明一下我的优势,一点儿也没考虑到其他同学的心情。这段时间,老师上课都没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我感觉很伤心、很失落。刚才,听了小睿他们的话,我一下子明白了,我以前这样做是不对的。作为班委会成员,我不能光想着自己表现好,要让大家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应该携起手来,一起进步!”

这时,热烈的掌声响起来。

小泽读书还有个好习惯:做读书笔记 ,读过书后会及时记录下书中的精彩段落、词句和感受。于是,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上,我会让小泽带领几名和他一样喜欢读书的同学给全班介绍他们最近读书的内容以及读书经验,激发全班学生的读书热情。

同时,我还专门给小泽布置了一个任务:每次上课,他负责把本节课回答过问题的同学记下来,下课后在教室后黑板处张贴的“课堂小达人”评价表中给同学画一颗五角星。一周一评比,看看本周谁获得的星星最多,谁就能获得“课堂小达人”奖章。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上课抢着回答问题。小泽在认真听讲的同时,不忘关注同学们的上课表现,经常有意地把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其他同学。当其他学生实在回答不出来的时候,他再举手发言。下课后,他会第一时间跟大家说本节课的表现。对回答问题好的同学,他还会专门记下来告诉我;我会在班会上专门提出表扬,进行奖励。学生现在更加喜欢小泽了,一下课就围着小泽问:“小泽,小泽,我表现得怎么样啊,能得几颗星?”

在小泽的带动下,全班学生学习热情高,读书兴趣高、范围广,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案例分析

小泽的转变历程反映出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情感与内心需求的重要性。他最初的学习表现和读书兴趣,源于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但在学校教育环境中,通过一次情感表达的契机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与推动,他不仅找到了自我能力提升的方向,而且培养了同理心和责任感,与同学建立了友谊和信任。这表明,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传授,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内心的情感痛点与闪光点,为他们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如同为种子提供合适的土壤、阳光与水分,使其能够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小泽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教育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引导价值观形成以及促进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形成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够挖掘出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助力他们克服困难,走向更加积极健康的成长道路。

每名学生心中都有一片广阔的天空,有的或许因为风雨而暂时遮蔽,但只要有人愿意伸出手,为他们撑一把伞,总有一天,他们会迎着阳光,翱翔在蓝天上。教育的本质亦是如此,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心灵的唤醒。教师要用多种方式发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真正做好他们成长路上的“心灵导师”。我们要以爱为名,守护每个梦想,让每个渴望都开花结果,让每片叶子都散发光彩。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